作者:书南/编辑:弘文

全文1460字,阅读约需2分钟

2021年1月14日,我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在经历了一年多的调查之后,调查机关最终得出结论,原产于欧盟、日本、美国等30个国家的间甲酚在出口到我国的过程中存在倾销情况,并伤害了我国的间甲酚产业。根据《反倾销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自该公告发布的次日,也就是1月15日起,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将会对来自这三个地区的进口间甲酚正式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商务部的公告,本次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在131.7%到27.9%不等。其中,对美国沙索化学有限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最高,为131.7%,对朗盛德国有限责任公司征收的反倾销税最低,为27.9%。

该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对间甲酚相关产业的进一步规范化,同时也加大了对国内新兴的国产间甲酚的保护力度。自2016年我国企业正式突破国外大型企业构筑的技术壁垒以来,我国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推进间甲酚产业的国产化进程。

从“无”到“有”的国产间甲酚

间甲酚是农药、医药、香料生产重要原料。根据2020年的统计,全球对间甲酚的需求大约在 4 万吨。与此同时,间甲酚行业还有着极高的准入壁垒,包括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长期以来,间甲酚生产都被来自几个特定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垄断,包括德国朗盛、美国沙索、日本三井,等等。这几家公司的合计产能占据了全球的 80%。

间甲酚作为农药、医药、香料等产品关键原料、中间体,在我国国内的需求缺口也十分庞大,并长期依赖进口。

20 世纪 50 年代前,在我国国内,间甲酚生产主要从炼焦副产煤焦油和石油精炼碱渣回收,但经由这一渠道得到的间甲酚数量很少,无法满足工业产能需求,并且产品质量也很低。

到20 世纪 80 年代,国内开始引进美国的异丙基甲苯法,并且在北京燕山投建 相关生产装置,但由于需哟啊的分离技术难度极高,所以最终没能取得突破,最后,相关装置不得不全部改为生产丙酮。

直到2016年,我国海华科技才正式突破了甲酚分离技术,在2017 年,我国终于正式实了现间甲酚规模生产。

国外企业倾销间甲酚

然而,虽然突破了技术壁垒,但对于手握知识优势的国外企业来说,国产间甲酚依然处于相对脆弱的劣势地位。为了打击国内刚刚兴起的间甲酚产业,以美国沙索、日本三井为代表,大量相关领域的跨国公司开始通过“价格战”来维持自己在该领域的优势。

在2015那年,间甲酚销往中国的价格为每吨3600美元,然而在海华科技取得突破后,这些企业联手,将出口到中国的间甲酚压低了近三分之一。2017年,间甲酚的价格为每吨2400美元,2018年,则为3000美元。

商务部雷霆出手

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给国内间甲酚产业带了了极大的伤害,一度导致国内开工负荷低至35%。

为了保护国内间甲酚产业,2019年7月,中国商务部正式决定发起对来自美日欧等30个国家的进口间甲酚的反倾销调查。该调查发起后,进口间甲酚的价格迅速提升到每吨4700元美元,海华科技间甲酚的开工率也跃升到了80%,实现了良性循环。

自反倾销调查开始,我国间甲酚国产化的进程就随之加速。2018年,我国全年间甲酚进口量达到了6640吨,而在2019年,这一数字锐减至1919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就能够在间甲酚领域彻底摆脱对国外的依赖。

间甲酚的国产化进程几乎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近代以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路线的一个缩影。如今,有商务部保驾护航,国内间甲酚产业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本文为原子之城原创,图片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