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小夥子,二十多歲,因爲騎着摩托車繞山路去兜風,不慎吹了冷風,回到家就病倒了,頭痛、鼻塞、流鼻涕,還伴有陣陣咳嗽,從症狀上來看,就是普通的感冒。小夥子這一病啊就是好幾天,到後面感冒雖然痊癒了,但咳嗽遲遲好不過來,而且只要一咳起來,老感覺上氣不接下氣,到了晚上覺也睡不好,小夥子很苦惱,喫了那麼多藥,怎麼就不見好呢?

古人有一句話,叫見咳休止咳。就是說治療疾病不能老盯着病名看,要想到它背後的原因。咳嗽的病機是什麼呢?肺氣不順。所以你只要把身體裏的那股氣機理順了,咳嗽自然就止住了。

在清代名醫程鍾齡的《醫學心悟》裏有一張專門止咳的方子,叫止咳散,對於這張方子,程鍾齡是這麼評價的,“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啓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

止咳散:桔梗(炒)12克、荊芥12克、紫菀(蒸)15克、百部(蒸)10克、白前(蒸)12克、甘草(炒)10克、陳皮(去白)12克

以上這些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6克。

止咳散對新咳、久咳都有治療作用,所謂新咳,通常指的是外感咳嗽,外界的風寒暑溼燥火都有可能導致咳嗽,止咳散這張方子雖然不寒不熱,但總體上偏溫,所以更加適合風寒咳嗽,也就是人在感受寒邪之後,寒氣衝擊肺臟,短時間內造成的這個咳嗽。如何解決外寒的問題呢?方中用了荊芥,荊芥可以解表,簡單來說,就是讓你發汗,通過出汗把身體裏的寒邪帶出來。風寒感冒以後,你就到藥房抓一把荊芥,放到鍋裏一煮,煮開以後有一股奇特的清香,有點像薄荷,又有點像紫蘇,荊芥就是靠着這股香氣去流通的,它一喝下去,過不了多久,你就會感覺從額頭到鼻尖都有微微的汗液冒出來,身體立馬就通透了。

當然,這並不是說止咳散只能用於風寒咳嗽,中醫用藥向來講究配伍,講究君臣佐使,止咳散對於肺熱咳嗽同樣可以起到治療作用,只不過這個時候,還要再加點清熱的竹茹進去。

說完了荊芥,接下來上場的是紫菀、百部、白前,這三味藥都是中醫裏的止咳良將,而且它們還有一個很厲害的地方就是,無論你是寒咳熱咳,還是新咳久咳,都可以一用。

其實說到止咳良藥,除了這三味,款冬花也不錯,款冬花比較滋潤,治療乾咳,效果很好。秋冬天的時候,乾咳的人比較多,因爲秋氣主燥,而肺喜歡滋潤,最怕乾燥,這個時候,你就可以用點款冬花煮水來喝,既能潤肺,又能止咳。

回到前文,紫菀味苦,苦能降,它可以降氣,而痰又隨氣升降,痰溼堵在肺裏面,就像茶壺內壁上沾了一點茶垢,紫菀用上,就可以給它清理掉。紫菀除了止咳,它其實還有一點通便的作用,因爲它降肺氣,而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一降,腸氣就跟着降,就像打氣筒一樣,給它一個向下的力,那堵在腸道里的糟粕就跟着推出去了。

白前也是降的,降氣也降痰,它和紫菀有異曲同工之妙。

百部潤肺下氣止咳,百部這味藥相當厲害,近代中醫學家張山雷說,“百部雖曰微溫,然潤而不燥,且能開泄降氣,凡嗽無不宜之,而尤爲久嗽虛嗽必需良藥。”唐代名醫孫思邈也說,百部,三十年的咳嗽頑疾都能治。《千金方》原文是這樣記載的,“療三十年嗽,以百部根二十斤,搗絞取汁,煎之如飴。”

到這裏,這三味藥的藥性都是往下走的,再來看桔梗,中醫常常把桔梗比作舟楫之藥,舟可以承載重物往上浮,所以桔梗的藥性是往上走的,它可以宣肺氣。中醫認爲,肺有宣發肅降的功能,宣發是向上向外,而肅降是向下向內,一升一降之間,肺部的整個氣機就順了。所以紫菀、百部、白前和桔梗,這四味藥代表的其實是一組升降大法,主要目的就是恢復肺主宣發肅降的功能。

這也是爲什麼止咳散能治療久咳的原因。凡世間百病,遷延不愈,到後面必然會由表及裏,就是說這個病邪會往裏走,往裏走就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雖然說五臟六腑都能令人咳,但最主要的還是肺,肺氣不利,咳嗽就很難好,肺氣一旦通暢,就有力量把外邪推出去。

最後再用點陳皮調氣,甘草調和諸藥。

止咳散是中醫常用的一個經典名方,它的作用可不止文中提到的這些,若是再經過一番加減化裁,它可以像萬金油一樣好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