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表面光鮮靚麗的人迷惑

其實,TA家裏沒洗的內褲堆!成!了!山!

洗內褲都會,但洗對的怕是沒幾人

攢夠三條,點亮神燈

攢夠七條,召喚神龍

一週洗一次,一次管一週!

這樣,不行!不行!不行!

今天的內褲今天洗,一天一洗很重要

穿了一天的內褲只是看上去幹淨

但顯微鏡下藏着大乾坤:

0.1克便便,和大量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包裹[1]

如果遇上出汗多的情況

一天兩洗都有必要!

想想,一條已如此

七條,神龍都要現身

健康是你的,懶不得

肥皂、洗衣液、沐浴露、洗髮露、洗手液……

手邊有啥就用啥!

只要能搓出泡泡,就一定比自來水強!

洗髮水等身體清潔用品雖然有一定去污力

但它們的本職工作:清潔身體而不是織物纖維

對於洗內褲這種“超綱”的難題

這些產品的清潔效果並不會很好

此外,爲了追求護髮、潤膚的功效

這些產品往往含有更粘的表面清潔劑

容易殘留在衣服上難以漂洗

要想省力、徹底地洗乾淨內褲

還是讓洗衣液、肥皂、洗衣粉這些“專家”來吧!

T恤、外套、襪子、內褲

只要洗衣機裝得下

就可以一起翻滾着洗白白!

該流派有3大支派

1.多混型——內褲和其他衣服一起洗

2.雙混型——內褲和襪子一起洗

3.單混型——自己的內褲和異性的內褲一起洗

請!注!意!

其中第3種,不行!不行!不行!

男性的丁丁蛋蛋是“外掛型”

女性的陰道是“內置型”

工作環境不同,攜帶的菌羣也不同

若是細菌“搬家”造成感染或炎症就糟糕了

比如

不注意清潔的男性包皮垢裏的病原體

就有可能讓女性感染陰道炎、尿道炎等疾病[2]

1和2

若滿足如下條件是可以的

-健康成年人

混洗的內褲、襪子、衣服都是自己的

-不養寵物

也沒有穿襪子踩地板的習慣

-洗衣機用的是自家的,且:

3個月消毒一次、可以調溫60℃洗滌

-清洗時使用

含消毒成分的洗衣液

但凡有一條不符合

還是乖乖分開洗吧~

甭管是高火快煮,還是文火慢燉

目標都只有一個!

用開水的力量殺菌消毒

爲小褲褲“開光”!

高溫確實能消毒

在56℃的熱水中泡30分鐘

可以殺死尖銳溼疣的病原體

人類乳頭瘤病毒 ( HPV ) [3]

而在100℃的沸水中泡20分鐘

可以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或者白色念珠菌

但!是!

只要恆溫達不到,一頓操作都白搭

盆裏的熱水

還不到30分鐘,就降溫了

鍋裏的沸水

還不到20分鐘,就燒乾了

況且,一般人內褲上帶的細菌來說

並用不着這麼大陣仗來消滅

如果你是健康的

開水消毒既不現實,也沒必要

消毒液它不香嗎~

洗內褲正宗祕籍請收好

七步,讓小褲褲光潔如新~

1.放入40℃左右的溫水中

40℃時,清洗劑中的活性酶去污能力最強

內褲也不會因爲溫度過高變形

特別提示:沾了經血的內褲要用冷水

2.加入適量的洗衣液和消毒液

如果身體健康,則消毒液加不加都可以

3.浸泡15分鐘

4.用肥皂均勻塗抹內褲,搓洗3分鐘

整條內褲都要搓洗,不能只洗襠部!

5.用流動的水徹底洗淨內褲上的泡沫

泡泡不洗淨,久了內褲會變硬

6.在通風處日曬晾乾或使用烘乾機烘乾

7.將乾透的小褲褲存放在透氣、乾燥、背陰的地方

選修課

沾上大姨媽的內褲該咋洗?

知此知彼,百戰百勝!

先看看大姨媽的成分——

在血液未凝固時

血紅素中的鐵名爲亞鐵

是個易溶於水、易洗掉的乖寶寶

但,時間久了

亞鐵就在氧化的作用下

變成了倔強猛男“三價鐵”

三價鐵和血液中的蛋白質“合夥”凝固

就成了小褲褲上難以洗去的“釘子戶”

所以,清洗小褲褲上的經血

準則有2,請記牢:

1.第一時間及時洗,最好是手洗

蛋白質溶解於冷水,凝固於熱水

用熱水洗沾了經血的小褲褲,只會更難洗!

2.用含酶洗衣粉+冷水洗

含酶洗衣粉中有表面活性劑和三種酶:

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

在它們共同作用下

血跡和污漬都能被溶進冷水,一起帶走~

掌握了原則

相信沒有一條髒內褲

能從你手裏矇混過關了!

今天就趕緊實踐一下吧~

審稿專家:陳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主任技師

參考文獻:

[1]Gerba, C. P. (2001).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Formulating Hygiene Policy in the Domestic Setting. Journal of Infection, 43(1), 92–98.

[2]沈鏗,馬丁. 婦產科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3]中華預防醫學會疫苗與免疫分會.子宮頸癌等人乳頭瘤病毒相關疾病免疫預防專家共識[J]. 中華預防醫學雜誌, 2019, 53(8):761-803.

*本文內容爲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爲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衆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