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是一位片子的商人,賣不賣情懷是他的重要選擇,而張藝謀是文化的宣傳者,賣不賣情懷是他的重要選擇,兩者孰輕孰重。只可惜馮小剛真的不懂商人的選擇。張藝謀不是一個商人,不可能像馮小剛一樣商人是選擇情懷的,張藝謀一直選擇走藝術的道路。商人靠的是利益,藝術家靠的是情懷,別和我談前者比後者高尚,前者是爲了開創牛逼的貿易藝術作品才選擇藝術的道路,後者是創造出牛逼的藝術作品又發現其他企業更賺錢而進入其他企業。前者甚至成爲成功的企業家,後者已經成爲衆矢之的,公家人物,管理者。電影史上近百年來,藝術片和商業片對立實在從未消停過。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幾乎是統一時期發生的。實在,這個題目可以延伸出兩個內容。藝術片是消遣,商業片是成功。藝術片追求藝術的認同感、深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有吸引力;而商業片追求的就是賺錢。換言之,一個是標籤,一個是定位。就像國家一級導演張藝謀和三級片巨匠馮小剛。這兩位導演基本都能做到,可能資歷上張藝謀深摯些,但是應該是相對來說比馮小剛成功,由於馮小剛是前輩,子弟時機成熟了,前輩可能就成功了。商業片也沒有那麼失敗,《長城》、《三槍》都算市場上賺錢的一種,但也僅限於在藝術領域上比不上馮小剛或者張藝謀,這種稱爲二流產品,或者貿易片子。在片子領域,馮小剛和張藝謀都算是一流。

電影史上,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都不能少》、《英雄》等等,馮小剛的《沒完沒了》、《甲方乙方》、《甲方乙方2》等等。三級片巨匠們,你們還沒到時候。實在,最近近幾年,整個中國不論是片子、文學、音樂、美術、仍是其他等等,都逐漸形成一個品類,叫做商業片,也就是受衆廣,電影院能上映的大衆喜歡的商業片。即使十幾年前,還有投資人以爲拍電影應該專注藝術創作,這種相對的不理智。但現在都逐漸走向了市場。

假如你做片子的目的是成爲大明星,那我就要批評你;假如你的目的是賺錢,那你好歹保證不要太低俗;假如是文化,那也別上綱上線的談藝術性,有人會覺得你欺侮高尚的藝術,呵呵。我覺得片子分藝術片和商業片。馮小剛看上去是商業片,靠ip、片子技術炒作、流量明星吸粉變現,卻也是藝術片;張藝謀看上去是藝術片,講一個完整的故事,用藝術的形式表達出來,卻也是商業片。商業片可以大賣,卻不意味着藝術片也可以大賣。這只是海內的一個區別,但不是本質區別。在國外,大部分片子都是商業片,但也有拿商業片做藝術片炒作的,只不過不這麼炒作就賣不出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