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衆休閒旅遊盛行的當下,景區高昂的門票價格往往被民衆所詬病。爲此,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多項政策,着力引導和推動景區門票價格回落,以適應公衆消費能力。環顧歷史,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宋代,人們的出遊活動已漸成常態。那麼,宋代的旅遊勝蹟是否要收取門票?其價格又如何呢?

寺院向香客收取的規費

兩宋時期,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使市民生活逸趣橫生。宋朝境內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催生了旅遊活動的興旺。從北至南,既有山、湖、溪、巖、洞等自然資源,亦有寺觀、園林、樓閣、古蹟等人文資源,尤其是市坊規制被打破後,喧鬧繁華的市井民風引人留戀駐足。此外,清新脫俗的鄉野情趣,也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在當時,除皇莊和部分私家園林外,絕大多數的遊覽勝地都是免費向公衆開放的;但在一些寺院宮觀或私家園林處,收費才能遊覽的現象也屢見不鮮。

在宋代,聲名遠播的寺院宮觀大多建於風景秀美之地,北宋文人蘇轍就吟誦有“四方清淨居,多被僧所佔”的詩句。除了優雅的自然環境外,不少寺院宮觀還有獨具特色的景觀。如河南省浚縣的太平興國寺,就以“牡丹紅紫盛開”名揚天下;聞名遐邇的嵩山少林寺,則以險峻幽邃的嵩山爲屏障,引八方來客前來遊覽。這些著名的人文景觀令遊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當各地的遊人來到寺院宮觀遊覽之時,僧道們便向來訪之人酌量收取規費。

宋代佛道頗爲盛行,凡來到寺院宮觀的遊客大多爲虔誠的善男信女,他們以錢幣或實物的方式,捐納相應之物,以供養自己所信奉的神靈,繼而達到祈求和還願的目的。北宋陶谷所著《清異錄》記載,汴梁府的封禪寺內有一鐵香爐,爐邊“鎖一木櫃,竅其頂,遊者香畢,以白水真人投櫃竅”。這裏所說的“白水真人”,其實就是對金錢的戲謔之稱。封禪寺單憑這一木櫃,能“收此以爲一歲麥本”,可見寺院僅靠香火錢,就可積攢豐潤的收益。

私家園林主向遊人收取門票

如果說寺院宮觀向香客收取的規費較爲隱晦的話,那麼私家園林面向遊客所收取的門票則更爲直截了當。宋代營造私家園林漸爲風尚,一些實力雄厚、財貲頗豐的達官顯貴和富賈鉅商,往往耗費巨資營造園林。蘇州滄浪亭便是由其首位主人——北宋著名詩人蘇舜欽購地所建,好友歐陽修在《滄浪亭》一詩中對蘇舜欽營造宅邸的花費坦言:“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

儘管這些私家園林多由個人出資興建,但建成後大多面向民衆開放遊覽,如吳興(今浙江湖州)的丁氏園,“春時縱郡人遊樂”;蘇州的南園,早期爲“吳越廣陵王之舊圃也。老木皆合抱,流水奇石參錯其間”,此後,宋徽宗將南園賜予蔡京,“每春,縱士女遊觀”。

事實上,私家園林面向公衆開放之舉頗受民衆歡迎,但這種開放並非是無償的。不少私家園林都要向遊客收取門票,才能允許入園參觀。

宋末元初的徐大焯在《燼餘錄》中記載了蘇州官宦朱勔營造泳水園後,面向遊客收取門票之事。據記載,泳水園內不僅有亭臺樓閣,還有花卉展陳,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觀賞。園門口不僅有稱爲“司閽”的專人進行收費,而且還明確了收費標準,即每張門票20文,婦女和兒童則分文不收。

北宋文臣馬永卿在《元城先生語錄》中記載了名臣司馬光營造獨樂園並收取門票之事。獨樂園風景絕佳,加之司馬光無人企及的名望,使得此園名聲大噪,參觀遊覽者絡繹不絕。園內由一名叫呂直的差役負責看護,因遊人如織,僅一天所收取的茶湯錢就高達十千。所謂的茶湯錢,實質上就是現代人所說的門票。

觀賞奇珍異寶所收取的費用

除了寺院宮觀、私家園林收取門票費用之外,一些人還將園內所種植的奇花異草作爲觀展之物,向遊客收取一定的觀賞費。

北宋文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說:“魏家花者,千葉肉紅花,出於魏相仁浦家,始樵者於壽安山中見之,斫以賣魏氏。魏氏池館甚大,傳者雲,此花初出時,人有欲閱者,人稅十數錢,乃得登舟渡池至花所。魏氏日收十數緡。”緣於魏家園內有名花“千葉肉紅花”,凡遊人欲觀賞者,需繳納“人稅十數錢”。也就是說,只有繳納一定的費用,才能夠觀賞此花。

北宋文人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記載了陳州(今河南周口)花戶因栽培奇花,向觀賞者收取費用一事。花戶牛氏的家中“忽開一枝,色如鵝雛而淡。其面一尺三四寸,高尺許,柔葩重疊,約千百葉,其本姚黃也。而於葩英之端,有金粉一暈縷之,其心紫蕊,亦金粉縷之”。牛氏將這個獨特的花卉品種“以縷金黃名之”,並將此花悉心看護起來,規定只有“人輸千金,乃得入觀”。於是,牛氏單靠此花,在數十日間,就獲取了近千貫的收益。有趣的是,張邦基自己也按捺不住好奇之心,通過向花戶交付一定的觀賞費用,纔始見此花真容。

宋代旅遊勝蹟兼收門票,其本質反映出商品經濟的高度發達。精於商道的宋人依託寺院宮觀、私家園林、奇珍異寶等獨特資源充分獲取經濟收益,已然成爲宋代社會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從而助推了兩宋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