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聯邦明察局㊻丨特朗普之後,猛料可能出在50比50的參議院

1月20日晚些時候,剛剛履新美國副總統的卡瑪拉·哈里斯來到她工作了四年的國會參議院,主持了三位民主黨新科議員的就職宣誓。至此,民主黨人時隔10年在名義上奪回了參議院的多數地位,在參議院民主黨領袖位子上等待良久的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也終成多數黨領袖。然而,由於第117屆國會參議院兩黨席位50比50的微妙局面,舒默卻遠遠不是最具權勢的議員,民主黨名義上的多數地位也難以確保他們能夠幫助拜登總統有效推進立法議程。

麥康奈爾的新戰場

雖然近來在確認選舉結果和批評特朗普煽動暴力等幾次表態上,國會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表現出了基本的建制派素質,但他顯然並未放棄採取任何可能的手段阻礙民主黨順利施政。

繼第47屆和第107屆國會之後,面對着歷史罕見的參議院打平局面,兩黨不能相對自動地按照在全院的席位對比來分配在各委員會內部的力量對比,而是必須通過協商來確定新一屆國會的組織秩序,即所謂“組織決議案”(Organizing Resolution)。類似於第107屆國會開幕之初共和黨人洛特和民主黨人達施勒共同確定的基本秩序,目前看舒默和麥康奈爾可能達成的結果也是名義上的多數黨議員擔任各委員會主席,但各委員會的兩黨比例應該嚴格按照持平狀態分配。

但問題在於另外一個規則的延續上,即所謂的“冗長髮言”(legislative filibuster,又稱立法阻撓議事,即要求大多數立法需要獲得60票的絕對多數才能推進)是否得到一定保留,或者所謂“核選項”是否要擴展到所有立法(編注:“核選項”指美國國會參議院在需要調整投票規則、以簡單多數方式通過特定立法案或任命案時採取的一種手段)。如果“冗長髮言”得到保留的話,在多數情況下,除非民主黨使用所謂協商(reconciliation)等特殊程序之外,佔據50席的共和黨只憑借41票就可以阻止民主黨人的立法議程,並足以抵消掉副總統哈里斯的關鍵一票,即徹底癱瘓民主黨名義上的多數地位。這顯然是麥康奈爾所必須堅持的。

爲了保持“冗長髮言”,麥康奈爾祭出莫比烏斯式的規則阻礙威脅:即威脅以“冗長髮言”來阻礙“組織決議案”以維持“冗長髮言”。必須看到,如果無法通過“組織決議案”的話,舒默就無法重新安排新一屆國會各委員會構成,反而不得不暫時保留上一屆國會各委員會兩黨分配。

比如,在1月21日,南班德市前市長彼得·布蒂吉格的交通部長提名舉行了國會參議院聽證,此時哈里斯等已經就位,民主黨已經成爲了多數,但主持商業、科學與交通委員會聽證環節的委員會主席還是來自密西西比州的共和黨人羅傑·維克(Roger Wicker)。同理,在這個商業、科學與交通委員會的26個成員中,共和黨仍舊保持了14個席位的優勢。如果這種僵局無法打破的話,舒默等民主黨人不但徹底失去委員會程序的控制權,甚至無法將6位新當選或上任的民主黨參議員安排進入他們心儀的委員會。

面對如此之大的組織或程序困境,舒默與麥康奈爾大概率還是被期待達成最大化的妥協。特別是在特朗普二次彈劾案的定罪審議程序也需要協商的情況下,兩黨領袖或許也能找到更多交易的空間。雖然充分體現民主黨多數的新一屆國會組織構架應該最終會得到確認,但從一開局的兩黨過招也足以證明,民主黨的名義多數在國會參議院光怪陸離的規則面前仍然脆弱,共和黨人手裏的武器還不算少。

“柯林斯們”的春天

68歲的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不知是否料到了自己能有驚無險地進入第五任期,但估計很難想到自己在新一屆國會中竟然可以一掃以往尷尬、一躍成爲立法平衡手的角色。與來自緬因州的共和黨人柯林斯類似,西弗吉尼亞民主黨人喬·曼臣(Joe Manchin)、亞利桑那州民主黨人基爾斯滕·希內瑪(Kyrsten Sinema)、阿拉斯加州共和黨人麗薩·穆考斯基(Lisa Murkowski),乃至猶他州共和黨人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都獲得了更加具有影響力的地位。

顯而易見,這些參議員所持有的政治立場在各自黨內都相對而言算是比較溫和的,甚至略顯邊緣與搖擺。在一如既往的極化背景下,這些不太極化的異類在每次關鍵投票時都讓人比較擔心。而兩黨在參議院席位打平、未來還將在參院各委員會中打平的情況下,這些參議員幾乎都是關鍵一票了。試想,民主黨人在推動任何議程時,底線思維至少是要維持50票一張不跑,於是曼臣的立場就必須得到充分考慮;在這個基礎上,要在委員會層次通過、甚至在參議院較爲順利地通過某些議程,如果有柯林斯或者穆考斯基的支持就更加完美,不但可能不需要哈里斯的參與,而且即便面對“冗長髮言”時也可以強調一個具有跨黨共識的議程被某些共和黨人出於黨爭而杯葛的無可奈何。

目前看,被安排接任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主席的曼臣將成爲左右拜登政府能源與氣候變化政策的關鍵人。有趣的是,雖然因爲共和黨“三屆轉任”的內規,穆考斯基無法繼續擔任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的共和黨領袖,但應該會留在該委員會當中與曼臣共事。進而,或許未來一段時間的美國能源政策,包括拜登政府關注的氣候變化事務,最終都將不得不平衡西弗吉尼亞和阿拉斯加兩州的傳統能源利益。

1月6日國會山事件之後,穆考斯基公開要求特朗普辭職,打破了國會參議院共和黨人的沉默。隨後,關於穆考斯基有可能在新國會中選擇脫離共和黨並與民主黨結盟的傳言不絕於耳。不可否認,兩黨打平的秩序是極爲脆弱的,而且也必然會導致立法成本的激增與效率的明顯下降,對兩黨而言都不是最優狀態,所以一定都希望並可能促成“倒戈者”的出現。20年前,第107屆國會的兩黨打平、共和黨名義多數的情況也只維持了四個月,直到2001年5月24日時任佛蒙特州國會參議員的共和黨人吉姆·傑弗茲(Jim Jeffords)由於反對小布什減稅等計劃而宣佈脫離共和黨、並以獨立身份與民主黨結盟。

但現如今,穆考斯基似乎不太容易成爲第二個傑弗茲,正如她自己目前公開否認的那樣。雖然阿拉斯加州去年11月通過的選舉制度改革方案對現任者穆考斯基存在極大的利好,但即便2022年連任無憂,穆考斯基也沒有太多理由在此刻轉換政黨。其一,當年傑弗茲是反對本黨總統議程,如今讓穆考斯基看不上的特朗普已經離任,共和黨也正處於可能開啓調整之際。其二,傑弗茲與民主黨結盟之後,獲得了對七成以上土地都是林地的佛蒙特州更爲重要的環境與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席的獎賞,而如今的穆考斯基手握撥款委員會、能源與自然資源委員會、衛生教育勞工與養老金委員會以及印第安人事物委員會的位子,其代表的阿拉斯加州已別無他求,“轉會”能夠再增加的獲益很有限,甚至得不償失。其三,傑弗茲當年畢竟是真正的溫和派,其離任後的接任者也就是那位如今仍可掀起政治浪潮的伯尼·桑德斯,而穆考斯基雖然相對於她的共和黨同僚還算溫和,但比起絕大多數民主黨人都還保守太多了。保持現狀,通過各種方式抓住機會,最大化阿拉斯加州的利益,這纔是穆考斯基的最佳選擇。

13個改變遊戲的突破口

雖然穆考斯基拒絕主動扮演遊戲規則的改變者,但並不意味着第117屆國會不會成爲一屆戲劇性的國會。50比50的狀態的確太過罕見,而且脆弱到任何一個席位都可以顛覆全局,這對於兩黨而言都會產生極大的誘惑。設想一下,如果任何一個在任者由於某種原因停止履責而不得不需要產生繼任者的話,都是徹底改變華盛頓面貌的機會。

雖然各州的選舉規則不同,但大概說,全美有13個州如果國會參議員出現空缺時,要通過規定時間的補選產生新人選。而從這些州近年來的政黨表現看,或許只有目前兩個國會參議員席位分屬兩黨的威斯康星州存在補選者所屬黨派出現變化的可能性。更爲直接的是,在另外37個州中,州長可以直接任命國會參議員空缺席位的短期繼任者,這種情況可能更易快速實現改變的目標。

具體而言,州長與該州一位國會參議員分屬兩黨的有六個州,分別爲民主黨出任州長的緬因、賓夕法尼亞以及威斯康星,共和黨出任州長的蒙大拿、俄亥俄以及西弗吉尼亞。州長所屬黨派與該州兩位國會參議員分屬兩黨的有十個州,分別爲民主黨出任州長的堪薩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以及北卡羅來納,共和黨出任州長的亞利桑那、佐治亞、馬里蘭、馬薩諸塞、新罕布什爾以及佛蒙特。除了參議員出現空缺時需要安排補選的路易斯安那、馬薩諸塞、佛蒙特以及威斯康星之外,還需要從如上16個州中去掉亞利桑那、馬里蘭、北卡羅來納三州。因爲全美有六個州雖然允許州長任命參議員空缺席位的臨時補充人選,但必須與此前在任者同屬一黨,進而也就無法實現改變黨派的效果,亞、馬、北三州就屬於這類情形。

於是,緬因州的共和黨人柯林斯、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人圖米(Pat Toomey)、蒙大拿州的民主黨人泰斯特(Jon Tester)、俄亥俄州的民主黨人布朗(Sherrod Brown)、西弗吉尼亞州的民主黨人曼臣,以及堪薩斯的共和黨人莫蘭(Jerry Moran)和馬歇爾(Roger Marshall)、肯塔基州的共和黨人麥康奈爾和保羅(Rand Paul)、佐治亞州新當選的民主黨人奧瑟夫(Jon Ossoff)和沃諾克(Raphael Warnock)、新罕布什爾州的民主黨人沙欣(Jeanne Shaheen)和哈森(Maggie Hassen)等13位參議員就是可能因爲各種原因離任而被另外一黨州長任命與州長同屬一黨的暫時接任者、並徹底改變第117屆國會參議院兩黨對峙局面的突破口。

在特朗普執政四年之後,政治獵巫、後真相、污名化、黨爭暴力化等已達到一個極致的今天,如此之大的名單範圍,或許很快就會有勁爆的故事登上頭條。

“聯邦明察局”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祕書長刁大明的專欄,對“聯邦”(United States,即美國)之事洞明察鑑之。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