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歆/攝

潘高峯/文

提案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方式,也是看家本領。

今年兩會,可能因爲會期縮短,委員們感到時不我待,提案積極性特別高。昨天大會還沒開幕,已經收到600多件提案。相比之下,去年整個政協全會期間收到的提案總數,也不過800多件。

翻閱這些提案,“大提案”不少——這個詞屬於“生造”,指的是那些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爲上海未來發展建言獻策的提案。比如僅關於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提案,就不下十多件,體現出委員們議大事、謀大局的熱情。

但很多看似切口很小的提案,緊扣當下熱點,從基層視角、民生視角、個人視角提出建議,同樣溫度十足,誠意十足。

比如,當前上海出現新一波本土散發病例,疫情防控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冷培恩等11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提出了一個看似有點“冷門”的建議:建立消毒員職業標準,開展職業培訓與技能鑑定。

作爲上海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科主任,冷培恩非常清楚,這其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爲消毒絕非簡單地噴噴藥水,而是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必須掌握不同消毒劑的適用環境和消毒方法,同時能操作和維護各種消毒器械。不正確的消毒會造成消毒失敗、疾病傳播甚至因消毒過度帶來額外傷害。

同樣關乎疫情,昨天,光明日報官微開啓了一個話題:#爲何上海流調報告值得點贊#。不少網友也注意到,此次上海流調報告和全國各地大有不同,只標註了地點,內容簡潔,公衆一眼就清晰明瞭,明確哪裏不能去。媒體認爲,上海流調報告只提地點不提人,弱化了病例壓力,尊重了人的隱私,這是文明社會該有的基本素養,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之義,應該向上海學習。

這一點上,政協委員們也有同樣建議。臧熹、盧薇薇等20位委員聯名提案,呼籲完善制度規範,應用技術手段,強化疫情期間公民個人隱私保護。

又比如關於“家長羣”的話題。一段時間以來,微信已成爲家校聯繫的主要渠道,卻逐漸異化成了“工作羣”“攀比羣”“馬屁羣”等,不僅給大部分家長和老師帶來了困惑和壓力,也與家校溝通的初衷相去甚遠。最近,江蘇一位家長爲抗拒老師總讓他批改作業,在抖音視頻中怒喊要“退羣”,不僅上了熱搜,還上了央視晚間新聞。

爲此,陳沖等4位委員建議,制定“家長羣”公約或羣規,明確老師和家長的權利和界限,學校也要委派專人負責巡查管理,讓教育迴歸本源,學校、老師、家長各司其職。

類似的提案還有不少,比如關注電子警察補光燈造成眩光、視線盲區的安全隱患和“光污染”,又比如從某女明星代孕事件說起,對上海地下代孕市場打擊提出建議等等。

看了這些提案,有一個感慨特別強烈,那就是委員們的“新聞敏感”毫不亞於媒體記者。很多提案明顯就是根據剛發生的事件擬就,除了讓人看到委員們履職盡責的熱忱,還有他們觀照現實的態度。這種接地氣的委員,不僅可敬,而且可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