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方两会|政协委员佘京学:建议放宽高端人才“进京”门槛

本报记者 颜世龙 北京报道

2021年1月21日、23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分别召开,高端人才问题被众多代表和委员所聚焦。政协委员、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佘京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关键是人才,要发挥北京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人才培养和吸引、留住人才,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地。目前,北京科创中心正在建设中,仍面临较大的人才发展问题,急需加快破解。

佘京学说,北京限制人口政策,尤其是近两年北京各用人单位人才引进落户标准的提高,导致很大一部分高端人才被驱之门外。调研中有关人员提到,北京高校中往年50岁以下的博士生导师能直接落户,而2020年从外地引进教授就存在户口解决不了的情况。2018年,北京市人社局虽然印发了《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对具有国家‘双一流’大学(或学科)或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年以上工作经历,且具有高级职称的高等教育人才和科研人才可申请办理人才引进”,但由于北京高校执行的是国家人社部文件,在引进人才落户北京的政策标准进一步提高,要求是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等人员,使得很多高端科研人才都难以在北京落户发展。

从近几年清北等985高校毕业生留京率的情况来看,北京的优势和竞争力也在逐渐丧失。清北等985高校毕业生留京率逐年下降。2013年,北大本科生留京率高达71.79%,清华本科生留京率为30.7%,2019年分别跌到16.07%、18.20%。根据北大和清华公布的数据,华为已经连续三年成为清华北大的最大“雇主”,紧随华为的是总部位于深圳的腾讯。从2014年起,广州、深圳就接替上北京、上海,成为全国常住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城市。

目前,其他各大城市为加大对人才的引进,纷纷放开人才落户限制。例如上海与清华、北大等本科应届生签订绿色通道,只要是供职于上海的集成电路与计算科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13个重点科技领域的人才,可以携家属直接落户;广州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入户年龄限制放宽了5岁。除了落户外,南方城市加大对人才的吸引,还提供奖励补贴、解决子女入学及配偶工作、住房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高端人才待遇普遍高于北京。像深圳为吸引人才推出15%的个税减免优惠,100万年薪的个税从45万减至15万。

佘京学建议,一要放宽高端科研人才进入门槛,向人社部沟通争取在北京地区采用统一的人才引进政策,属地化执行《北京市引进人才管理办法(试行)》,以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引进。

二要进一步提高高端人才待遇水平,其中利用个人所得税优惠招揽人才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能参照深圳政策,对高端人才实施个税减免,以减少与南方城市人才引进的待遇差距,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吸引的竞争力。

“北京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也面临全球顶尖人才不足等问题,表现为:国际顶尖科学家缺乏,人工智能、脑科学、量子、大数据、生命科学(基因、核蛋白等)等领域,高精尖人才储备少;人才国际化不足,外籍从业人员低于硅谷、伦敦、东京等地水平,与上海等国内城市相比亦有差距,国际人才服务能力尚需提升。”佘京学说。

为此,佘京学建议:一要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设立国有的国际性猎头公司,以服务政府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为目标,以市场化方式招聘全球顶尖科学家及其团队,避免政府直接吸引人才所产生的政治敏感性;

加大吸引华裔科学家回国工作力度,在中美硬脱钩风险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以更大力度创造更好条件帮助华裔科学家回国工作,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开辟新的人才引进渠道,丰富国际化人才来源;加大引入访问学者力度,吸引海内外优秀博士从事博士后研究;优化人才薪酬结构,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人才激励,给予海内外人才打包收入支持;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科技人才提供宜居宜业条件,探索优化对科研机构访问国际学术前沿网站的安全保障服务;简化签证审批等手续,便利国际人才来华发展。

二要搭建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科技创新平台。为国际人才搭事业发展的平台,针对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建立体现科学家自身意志的新型研发平台,通过负面清单管理等方式减少政府干预,形成稳定支持机制;支持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政府支持的科技项目,破除外籍科学家承担国家科技项目的障碍与约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支持外籍科学家更好融入本地学术环境,为全球科学家在北京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