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孩子總喜歡“搶”別人的玩具?父母得做好這5點,改良孩子的壞習慣

鄰居週末臨時突然要加班,於是把三歲的兒子浩浩放在了我家,正好我家女兒兩歲半,兩人平時就喜歡一起玩,這次自然也是非常開心。女兒喜歡玩洋娃娃,浩浩則對我家的小機器人充滿了興趣,兩人開始的時候相安無事,時不時的交流幾句,場面非常融洽。

後來我女兒開始玩起了家裏的軌道車,也許之前浩浩並沒有注意還有這樣一個玩具,所以看到後瞬間就放下了手裏的機器人,擠到女兒身邊的想要一起玩。沒想到女兒竟然拒絕了浩浩的加入,畢竟小汽車只有一輛,浩浩見狀直接搶走了還在軌道上的小汽車,任憑女兒怎麼哭鬧就是不給她。

相信大多數家長都會遇到這種情況,那作爲家長的我們要怎麼處理比較好呢?

父母需要了解孩子喜歡搶玩具的原因

我們先來看看凡勃倫效應:

經濟學中有這樣一種現象,即商品的定價越高,越能受到消費者的青睞,人們反而越願意購買。

這同樣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當他們看到別人的玩具時,總是會覺得比自己的玩具好,所以潛意識裏就想要據爲己有。

主要分爲以下兩個因素

1、生理因素:

孩子在兩歲的時候開始逐漸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物權意識並不完善,再加上他們的大腦結構還未發育成熟,所以很多時候自控力會顯得不足。

這時的孩子不知道東西有自己和他人之分,只是覺得自己只要喜歡就能據爲己有,因爲他們對物權是沒有明確概念的,單純的認爲想要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搶玩具並沒有惡意,只是因爲很多意識還未完全形成,纔會做出一些讓家長難以接受的舉動,但這是他們生長發育的一個必經階段,所以家長不用過於擔憂。

2、家庭原因:

現在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都顯出兩個極端化,一種是全家人把孩子捧在手心,對其極爲溺愛,只要他們有要求,必將盡力去滿足。這樣會使孩子變得以自我爲中心,因爲所有人都要圍着自己轉,想要的一切必須得到。

另一種家庭則是想方設法的拒絕孩子的要求,這必然會使得孩子在物質上有所匱乏,當他們看到其他孩子有好玩的好喫的東西時,便會想要把他們變成自己所有,因爲這對他們來說非常新奇,自然會引起他們做出一些雖然是孩子氣,但並不好的舉動。

當然,也有的孩子是因爲平時缺少父母的陪伴,所以他們明知道這樣的行爲不對,但依然會故意這樣去做,只是希望能夠引起父母的注意,讓父母對自己的關愛能夠更多一些。

當孩子搶他人的玩具時,父母最好別做以下4件事

立即制止,嚴厲批評孩子這應該是絕大多數家長都會採用的一種做法,因爲他們會覺得孩子這樣的行爲有損他們的顏面,所以當時就會當着他人的面阻止孩子這樣的行爲,並且對孩子進行嚴厲批評,甚至又打又罵。

幫助孩子搶玩具有些家長看到自己孩子在爭搶玩具中處於下風時,便會覺得孩子受到了欺負,所以不顧自己大人的身份,幫助孩子搶到他們想要的玩具,甚至還會指責其他的孩子太小氣。

假裝看不到,任由孩子去搶有的家長覺得這些都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應該就由他們自己去處理,所以即便看到自己孩子搶他的玩具,都會若無其事的像沒看到一樣,任由孩子自己控制事情的走向。

盲目的給孩子貼上負面標籤當家長髮現孩子有搶玩具的行爲時,第一時間並不會去尋找問題的根源所在,而是直接問孩子爲什麼當強盜當小偷,爲什麼做壞事?其實這時孩子的行爲完全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更不至於涉及道德,家長這樣做只會傷害孩子。

發現孩子有搶玩具的行爲時,家長應該如何去做?

在東漢末期,著名的文學家孔融在小時候就是一個謙讓,不爭搶的人。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的朋友帶回來一盤梨子,孔融只挑選了最小的梨子,把大的全給自己的兄弟,當問到他的時候,他說,自己的兄長比自己大,應該讓給他們喫,而自己的弟弟又比自己小,也是應該讓給他們喫。於是就只挑最小的給自己。

相信這個故事很多父母都會拿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謙讓不爭搶。其實,孔融能做到這樣,與他父母的教育是有關的,雖然他只有四歲左右,但是在父母的引導下,思想已經很成熟了,因此會做出正確的舉動。

1、教會孩子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禮貌說出要求

孩子天生就愛玩,會有好奇心,當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或者沒有嘗試過的玩具時,肯定是想要玩一會,體驗一下,這完全是正常的想法。

這時孩子應該做的的禮貌的告訴對方自己很喜歡這個玩具,詢問對方能不能借給自己玩一會,當然也要表達出很快就歸還的意思,這樣纔會讓其他小朋友知道你並不是想帶走這個玩具。

在這樣心平氣和的交流中,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是能夠借來玩具的,即便有時對方依然不願意給,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對方有這麼做的權利,讓孩子保持平常心。

2、教會孩子分清物權意識,懂得他人的東西不能搶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我的,他的,這些之間的區別,這樣孩子才能夠漸漸明白他人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是有區別的,從而物權意識會變得越來越強烈。

在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做心理理論。兒童早期的心理理論水平決定了他不會考慮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只能從自我的角度思考問題。

它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感性,隨性,想怎樣就怎樣。 當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也只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其實並沒有對錯之分。

3、對孩子的合理要求儘量滿足

孩子對一切都是充滿好奇的,所以他們總是會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這時父母的做法就顯得非常重要,對於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的拒絕,當然也不能無條件的滿足。

父母應該要合理的規劃孩子的購物清單,對於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當然要儘量滿足;但是如果孩子無理取鬧見啥都要,那麼父母就應當有所斟酌,這樣孩子纔會懂得什麼是規矩。

當然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注意孩子精神方面的需求,多花時間去陪伴他們,這樣孩子纔會有被關愛的感覺,也會變得更加乖巧懂事,自然就不太會有一些故意爲了獲得父母關愛而做出搶玩具的行爲。

4、幫孩子建立交換意識,出門隨身帶玩具

父母帶孩子外出時,可以隨身帶一些玩具,這樣做能夠很好的避免孩子爲搶玩具而發生爭執。當其他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也能有玩具玩,不至於太孤單。

當然如果孩子看上了別的小朋友玩具,這時自己孩子也能用玩具去進行交換,這樣大家能夠在一起玩玩具,得到皆大歡喜的局面。

所以不要小看這一個小小的玩具,它真的能夠解決很多問題,當孩子有了交換意識的時候,也就會更好的處理好和其他小朋友的關係。

5、教會孩子換位思考

父母可以和孩子進行一些角色扮演的小遊戲,比如扮演孩子的小夥伴,兩個人在一起玩耍。這時父母可以假裝去搶孩子的玩具,觀察一下孩子的反應。

這時孩子肯定會生氣不開心,那麼父母便可以趁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如果他們去搶其他孩子的玩具,對方也會和他們一樣傷心生氣。

父母要學會適時的引導孩子,讓孩子理性的和其他小朋友交往,這樣纔會讓孩子更受歡迎,在成長過程中充滿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