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无论如何都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也成为人大代表们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山西美丽乡村——朔州市怀仁鲁村。于素文 摄

对于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省人大代表、汾西县县长张安文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压实工作责任;二是细化低收入群体的甄别标准,使基层帮扶更具有操作性;三是对低收入群体实施动态管理,半年或者一年动态调整一次,出现困难的及时纳入帮扶,同时明确退出机制,防止“只进不出”;四是落实平稳过渡保障性政策,从特惠性向普惠性转变,逐步将到村到户为主的保障政策转向对乡村振兴发展的支持;五是持续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支持发展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项目,在项目安排、金融扶持、用地用电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

对于乡村建设,来自阳泉代表团的三位基层代表刘建平、李乃珠、杨文宝共同建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制度化明晰产权、以规模化壮大实力、以市场化提升效能,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良好运行与善治。”

对于乡村振兴,忻州市代表团列席代表、岢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贾玉春认为,类似岢岚这样的地方农村人口急剧减少,老龄化严重,应当积极调动城镇人才、企业、机关、学校的力量,共同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允许他们领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新兴经济合作组织来实现乡村振兴。二是解决社会资本进入农村。“目前很多城镇资本不能参与农村发展,例如土地承包权转让、宅基地转让等,限制了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发展。”贾玉春说。

列席此次人代会的全国人大常委、昔阳县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则表示:一是把乡村振兴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抓好资源整合利用,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对旱作农业的扶持力度,发挥我省杂粮种植优势,维护粮食安全;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做好乡村振兴工作,重视和加强人才培养很关键。”省人大代表、晋中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民革晋中市委主委刘月红认为,一是提升农民和村“两委”班子素质水平,依托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招生规模,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对符合条件的农民进行招生、培训,不断提升农民素质;二是狠抓科技带头人、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成立乡村振兴人才专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能致富的带头人。”

省人大常委、平遥县古陶镇南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协同庆集团公司董事长乔光明建议,要在健全激活脱贫群众内生动力的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拓宽村集体经济收益渠道,巩固好、拓展好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每年的省“两会”上,“三农”问题始终是广大代表最为关注的话题。于是,“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也成为大家一致的追求。(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记者 孙瑞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