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軍事報道 記者 陳振宇】據美國《MilitaryWatchMagazine》網站1月21日報道稱,在埃及於2019年正式確認採購蘇-35戰鬥機之前,中國一度被外界視爲該機唯一的海外用戶,並在俄羅斯軍方裝備這款戰鬥機的第二年就制定了相關的採購計劃。然而,儘管俄羅斯官員曾一再表示願意爲中國提供更多的蘇-35戰機,在引入24架同型機之後,中方卻再也沒有表達過採購興趣。該媒體還寫道,考慮到目前中國國產戰機的性能水平,中方拒絕引入更多蘇-35戰機實屬正常,而實際上,俄羅斯應當爲這一現實感到“慶幸”,即中國沒有對外出口包括殲-16在內的國產重型戰鬥機,因爲後者在性價比方面很可能會比蘇-35更有競爭力。

中國空軍裝備的蘇-35重型戰鬥機

報道稱,作爲一款“第4++代”重型戰鬥機,蘇-35於2014年進入俄羅斯航空兵部隊服役。從技術上看,該機可以算作蘇-27“側衛”戰鬥機的大改版本,發展歷程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末的蘇聯時代——如果這個國家沒有解體的話,蘇-35可能會比如今早上15年左右,即在21世紀初就進入軍中服役。

據報道,中國於上世紀90年代先後獲得了相當數量的蘇-27戰鬥機以及其後繼版本蘇-30,前者旨在對抗當時美日裝備的F-15“鷹”戰鬥機,後者則側重於對海(/對陸)打擊。相比之下,中國採購蘇-35戰鬥機的規模就要小得多,而在引入24架同型機以後,中方便再也沒有表達出採購興趣。不過即便如此,俄羅斯官員近年也多次表示,俄方將繼續向中國推銷蘇-35戰機,並且“有望獲得後續訂單”。除此之外,俄羅斯專家也提出了中國在獲得(俄方)許可的情況下生產蘇-35戰鬥機,包括爲其裝配國產組件的可能性——然而,報道認爲,不同於印度,中國引入蘇-35生產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中國殲-16重型戰鬥機

報道分析指出,中國對蘇-35缺乏興趣的原因主要在於這兩點:首先,截至2015年,中國航空工業就在生產比蘇-35更先進的戰鬥機。其次,中國最初引入24架同型機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鞏固中俄關系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報道解釋稱,如今中國已經在軍用航空領域的許多方面超越了俄羅斯,而且發展迅速,從無人機、隱身(技術)和空空導彈技術再到數據鏈、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中國已經在這些領域保持了非常顯著的領先地位,並開始憑藉“渦扇-10C”引擎縮小在發動機領域(與俄羅斯之間的)差距。

不過報道也寫道,引入蘇-35戰鬥機的確爲中國帶來的幾大好處,包括在克里米亞危機背景下表現出對俄羅斯的支持以及進一步鞏固中俄關系等等。而事實上,與後續採購S-400防空導彈系統的協議一樣,中國從俄羅斯引入蘇-35戰鬥機的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俄羅斯的經濟。另一好處在於,藉助於蘇-35戰鬥機,中國可以從一個擁有世界領先武器工業的域外國家獲得現代化戰鬥機的操作經驗,並將其用於本國的現代化計劃。

中國空軍殲-10C戰鬥機

報道補充道,有消息稱,爲了向中國出售更多蘇-35戰鬥機,俄羅斯計劃向中方提供進一步的技術轉讓。然而,隨着中國開始裝備國產殲-10C、殲-16和殲-20戰鬥機,俄式戰機對於該國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具體而言,上述中國戰機均配備有國產AESA雷達以及配套的傳感器、能夠發射使用AESA制導技術的霹靂-15空對空導彈以及在電子戰等領域擁有更加明顯的優勢(相比於蘇-35)等等,這意味着即便俄方願意提供技術轉讓,中國也不太可能簽署後續的引入協議。

報道還認爲,對於俄羅斯而言,“非常幸運”的一個現實在於,中國並沒有計劃向國外出口殲-16或者殲-11D重型戰鬥機,二者在軍貿領域將成爲蘇-35的直接對手,不僅更加先進,而且在價格方面很可能也更具競爭力。而實際上,倘若俄羅斯試圖重新迴歸中國戰鬥機市場,那麼該國應當尋求發展一個(與中國共同進行的)聯合開發項目,或者推出採用第六代戰機技術的戰鬥機/截擊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