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偉娟/文 趙傑/攝)江蘇是經濟大省、文化大省,但現有自然類博物館規模小、影響小。在今年的省兩會上,農工黨江蘇省委員會提交了一份集體提案,建議儘快立項建設江蘇自然博物館。

△吳建坤

省政協副祕書長、農工黨江蘇省委副主委吳建坤錶示,自然博物館是融收藏、展示、科普、教育爲一體的文化場館,能夠引導觀衆,尤其是青少年認識自然、尊重自然,進而與自然和諧相處,有利於推動綠色發展理念。建設自然博物館是踐行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舉措。據統計,全國10家自然博物館2019年年均接待觀衆達167.6萬人次。上海自然博物館建築面積4.5萬平方米,2019年觀衆254.37萬人次,浙江自然博物館包括杭州館、安吉館兩個場館,合計面積8.7萬平方米,2019年觀衆402.09萬人次。

在江蘇,屬於自然類的博物館只有南京古生物博物館(0.8萬平方米,年接待觀衆5.8萬人次)、南京地質博物館(0.97萬平方米,年接待觀衆12萬人次)、南京直立人化石遺址博物館(2.85萬平方米,年接待觀衆10.6萬人次),規模和影響都不大,爲此,農工黨江蘇省委集體建議,儘快立項建設江蘇自然博物館。

那麼,如何建設江蘇自然博物館呢?農工黨江蘇省委提出四點建議:一是由省發改委牽頭,會同省文化和旅遊廳、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一起調研,瞭解兄弟省份自然博物館建設情況,研究提出江蘇省建館意見方案。二是將江蘇自然博物館建設列入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爭取在“十四五”期間立項投入建設。三是江蘇應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條件,將新建與改建、擴建相結合。以南京的現有場館爲基礎,擴大規模,建立江蘇自然博物館總館,在常州設分館——中華恐龍館,在鹽城新建分館,展示世界自然遺產保護成果。四是同時啓動展品徵集調撥。通過整合現有相關博物館館藏資源、向社會徵集藏品、野外調查等方式,徵集自然界和人類歷史遺物,形成包括植物、動物、古生物、地質及人文等在內的博物館藏品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