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時間浪費在沒有意義的問題上。

真正放下前任的人,不需要問這個問題,早就大步向前走了。

如果你被這個問題困擾,只能說明,你還不甘心,還想複合。但是你糾結!

很簡單,你就是想找他複合,但被你的恐懼勸退。

1)無法釋懷他對自己的傷害。

你很愛他,但是他做了讓你無法釋懷的事。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愛恨同源”,因爲他身上同時具備了吸引你的價值,和你不喜歡的事。

這種情況下,我建議你正視內心,問問自己,我們的愛是否具有唯一性。而我們所謂的恨,是不是真的無法改變,無法糾正?

2)覺得先聯繫的人沒有自尊。

有些小夥伴,尤其女生。

特別信奉一套奇怪的邏輯叫做“先主動的人很掉價,沒有自尊。”如果你抱着這種心態去找對象,你找的不是伴侶,是敵人。

因爲你永遠在比,這場仗我是輸還是贏。

而那些能獲得長久穩定愛情的人,往往都是以“關係”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對他們來說,誰先主動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主動能不能得到尊重,是否有價值。

這樣的主動纔是有意義的,他們會點到爲止,儘量做對倆人關係都好的事。大家都知道,一段關係裏,總有一個人是先引導或先讓步的,那人爲什麼不能是你呢?

3)怕聯繫了之後,對方無法給自己想要的反饋。
放心,所有得不到反饋的聯繫,無非三個原因。

要麼是你聯繫的內容、方式不對。

要麼是你聯繫的時機不對(對方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你給自己設置的目標太高了。

你昨天剛把他劈頭蓋臉地罵一頓,讓他滾出你的世界,你今天就想要讓他把你捧在手心裏,繼續寵溺你,這現實嗎?不現實!

所以,思考一下,你的反饋要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夠合理,那怎麼去把目標分解,拆成多個階段性小目標。比如先讓對方對你的牴觸情緒下降,或者先讓對方願意回覆信息。

既然你害怕,卻沒有被恐懼直接嚇走,而是留在原地徘徊。

就說明了一件事,你對前任還有所期待。這種期待很可能來源於:

1)無法割捨沉沒成本

2)他符合你對理想伴侶的期待

3)潛意識覺得自己有錯,想要彌補

4)分手後戒斷期非常難受

這也是你需要去考慮的方向,如果僅僅是因爲1和4,無法割捨過往,無法習慣沒有一個人陪伴,那我建議你別輕易聯繫對方,因爲即使聯繫了,也沒什麼用。

只有你真的意識到對方和你是合適的,以及自己有哪些地方能夠改進和彌補,你的聯繫纔是有價值的,能夠推動關係的。

如果看到這裏,你覺得自己沒有複合打算了,那就不必看下去了。

下面的話都是寫給還想爭取一次複合機會的小夥伴的。

你有沒有想過:

前任可能是我們這輩子遇到過最適合自己的人了。

你有沒有聽過一個撿麥穗的故事。

當你走在一片麥田裏的時候,你總覺得前面的麥子更好更大,於是放棄手中這一支,直到走到盡頭無法回頭的時候,卻發現後面的麥子越來越小。

我身邊不缺少一些朋友,突然結束了一段5年、7年的感情,然後迅速找人閃婚,並且告訴我,這是最“適合”他的選擇了。

我覺得有點可悲也有點無奈。

因爲絕大部分在適婚年齡彼此覺得非常合適的人,都是盲目的。

你只看到了一個人的物質匹配,工作能力,家庭背景,但是沒有跟這個人長年累月的生活過。

你們所謂的“合適”,只不過是因爲你們現在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結婚”,所以倆人站到了統一戰線,覺得相見恨晚。

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等真正步入了婚姻的瑣碎,你就會發現,生活中有無數細節都能讓你覺得,眼前這個人,我其實並不瞭解,並不能安心。

信任一定是需要長時間積累的。否則就會非常的脆弱。

即使目標一致,也會因爲一些生活的細節,感到無數次的無奈和崩潰。

而你不信任那個與你演練幾百次的前任,去信任一個從未生活過的新歡,是不是草率了一些。

因爲我們往往爲了1件錯事,幾次爭吵而對感情失去信心,卻忽視了倆人曾經互相付出了多少“對的事”。如果你不能在與前任的感情裏,得到一些修復感情的能力,你又怎麼敢輕易走進婚姻呢?

你只是在麻痹自己,並告訴自己,重複的錯誤我不會再犯而已。

無論是在哪段感情裏,我都要給你一個最真誠的建議,就是不要因爲恐懼去放大對方的過錯。恐懼情緒本身就比喜悅、開心更能影響一個人的判斷。

在分手的當下,你一定是不理智的,失望的,但是收起這些情緒之後再看待這段感情,也許沒有你想象中那麼不堪。

所以我非常不建議大家用一段未知感情去彌補一段錯誤的感情。

就好像許多今天的創業者一樣,做電商失敗了,我不總結失敗的經驗,而是怪這個行業不行,然後去做金融。

如果你不帶着糾錯的能力,只是想用一份成功來彌補自己的失敗,那很可能就是再次失敗而已。

當然我不是慫恿大家不分手,就要在一棵樹上吊死。

而是,我們先把上一顆樹的事想明白了,覆盤復好,再去想下一顆樹的事。

如果你心裏還滿是前任,爲什麼不嘗試解決他呢?

有一些小夥伴談戀愛會有一種奇怪的心態,我必須看到對方的態度,才決定我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審視我們的感情。

也許在分手前,有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是分手後,如果你倆都是這樣想,每個人死守着自己可憐的自尊,寸步不讓。然後呢?你們的感情就在等待中耗死了。

一般我們都說“誰有需求,誰先主動”。

如果你有需求,你至少主動去做點什麼吧。

1)瞭解當下局勢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斷,也不要低估對方的現狀。

怎麼去了解一個分手後的人,目前的真實狀況呢?朋友圈只能用來參考,不具備任何真實的想法和意義。你要知道,能讓你看到的朋友圈,一定是他斟酌再三,覺得可以給你看到的。所以你能從朋友圈獲得的信息少之又少。

而其他的社交平臺,多多少少又有一些表演性質。

那怎麼辦呢?利用好他身邊的朋友。一個人失戀後,一定會優先找朋友。並且會在朋友面前展示相對真實的自己。

分手3天以上,你可以試着聯繫一個他關係最好的朋友,然後旁敲側擊。你可以跟他說“我倆分手確實我有很大的責任,我也不指望能複合,我現在就是比較擔心他的情緒,你有事沒事多跟他聊聊天,陪陪他。”

表明謙遜態度+暗示朋友去陪伴,千萬不要直接詢問這個朋友“最近他怎麼樣?”

其實我們最重要的並不是知道他最近在幹嗎,而是通過朋友的表達,推測他對你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其次,你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方法來看對方都做了什麼?比如查看微信步數、螞蟻森林。通過步數和克數可以大致推斷出他有沒有出門,是不是正常上班,有沒有買電影票,或者用了什麼出行方式。(具體的數值我就不給你們總結了,網上一搜一大把。)

2)試探前任態度

這一步,大家往往會有一個誤區。對方對我態度越決絕,就代表複合的可能性越低。大錯特錯!

如何試探對方是否有想複合意願呢?

不要聽他說了什麼,要判斷他是什麼情緒!

a最高的意願一定是正面情緒、積極回應,這個不用多說。

b其次也相對高的意願就是負面情緒、言辭激烈。這種情況下,對方很可能是對你有強烈的需求和期待而不自知。恨和愛往往就一線之隔。

c最低的意願就是中性情緒、禮貌平靜,就好像兩個沒什麼交集的陌生人問候一樣,這種時候,是最難利用情緒拉近關係的,只能利用價值。

好,那麼如何試探呢?

一定要提前準備好問題找前任聊,隔3-5天聊一次,至少聊三次。感受對方的情緒,以及三次聊天中對方的情緒變化。

建議聊的試探話題如下(從簡到難):

1.求助對方某個問題。

2.聊他擅長領域的事情。

3.聊他的愛好。

4.聊你的愛好和近況。

5.聊你們共同探討過的一個話題。

6.聊你們共同好友的情況。

7.自嘲,開個小玩笑。

在聊天中儘量避免的話題:

1.過問對方目前的私生活

2.聊你們之前的感情問題

3.詢問對方對你的感受和評價

4.給對方下定義

這時候,如果對方對你表現出了明顯的反感,不要急着反駁和暴露情緒。

實在不知道如何回應,可以不回應,過幾天再去找他一次。

當然也可以用遞減思維打壓一下對方,“這麼激動幹嘛,你是不是對我還放不下啊。”

聊5-10個回合就撤,不管對方對你的態度主動還是積極。

你要明白,前三次的聯繫只是試探,且讓對方猜不透你在想什麼?直到你的出現給對方產生了巨大的情緒波動後,再做進一步的自我描述合理化。

3)用合適的身份聯繫

如果你看到這,還是對你倆的感情沒有信心,還是不知道該不該複合。

我的建議是,先在他的世界裏合理存在着。

怎麼做呢?重新定義自己的身份。

從“前任”變成“朋友”,並且讓對方也逐漸接受你的身份設定。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智,保持平和,保持言行一致。

如果你們目前的關係比較僵,建議你可以說一段話去降低他的設防:

“害,分手這麼久了,別這麼小氣了。我這次來找你,沒別的意思,就是冷靜下來想了想啊,雖然我倆做不成情侶,也可以做個朋友嘛。你身上有很多特質和閃光點都是我沒有的,我希望我們還能是朋友。當然呢你放心,如果你覺得我打擾你了,也可以直說。”

一般來說,根據《影響力》當中的互惠-讓步原則,如果是他說的分手,他就是拒絕了你的“做戀人”請求,這時我們接受這個拒絕,並提出更小的請求,一般就不容易被拒絕。

這個互惠原則還可以用在未來的邀約上,比如你想叫對方去看電影,你覺得十有八九會失敗,你就先提出一個更誇張的邀約,你跟他說“我媽催我相親,你能不能陪我回家喫個飯應付一下父母。”

大多數前任會拒絕這個請求(當然不拒絕就更好),然後你再說“算了算了當我沒說,暫時先敷衍着好了。對了,我們公司之前給了兩張電影兌換票,月底就過期了,你要不要去?”成功率就會高很多。

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聊天還是邀約,都記得保持一個朋友該有的態度去溝通。你的朋友或者你同事怎麼跟你說話,你就用這樣的態度跟對方聊。儘量不去想對方跟你的過往感情,你對他的期待越低,你倆的聊天就越輕鬆,他對你的好奇和佔有纔會逐步進階。

用朋友身份的有兩大好處:

  1. 保證你們溝通交流的平等性。
  2. 給自己一次重新審視對方價值的機會。

有很多小夥伴會不自覺地對前任有一種認知濾鏡。

因爲你倆的感情問題,對他產生非客觀的“評價體系”,比如他的人格品質、生活習性、情緒穩定性等等,要麼過於美化,要麼過於貶低。

這時候擺正朋友的位置和心態重新審視,用更多元化的視角和冷靜的態度去看,你往往就會發現,你對他又有了新的認知。

這時候你再問自己“我該不該跟他聯繫”

我相信你就有答案了。

給自己一次機會吧,並不是所有感情都能有結果,但每一次的選擇,都值得被珍惜。

心理測試:測測前任最想對你說的話

1.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爲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爲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爲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並願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麼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鉅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願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爲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後對方是否主動聯繫過你?

是— D

否 —C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