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扬州市收藏协会冠名播出的《新闻女生·玩收藏》在每周六的下午五点半与大家准时见面,为您寻访民间藏家,提供鉴宝服务,整理收藏资讯。

运河扬州

运河文化博大精深,扬州的大街小巷都留有运河的印记,比如南河下,这个“河”指的就是运河。南河下街区形成于明代中后期,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扬州保存最为完好、最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今天,我们就去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走一走、逛一逛。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东起徐凝门街、西至渡江路,南邻南通东路、北靠广陵路,总面积达42.03公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南河下里除了“晚清第一名园”何园,还散落着湖南会馆、小盘谷、二分明月楼、岭南会馆等众多盐商宅第、会馆和私家园林,经认证的文保单位有一百多处,整体风貌保存完整,在国内现存古城中极其稀有。

洪大林 编剧、文化爱好者:

(其实现在两边还有不少历史的痕迹)对,历史的痕迹,旧的建筑物留下来的就是街巷,扬州的街巷文化就是历史传承的唯一标志和痕迹,它背后的故事很震撼,这条街以前在清朝的时候满街的轿子。

作为一名编剧、文化爱好者,洪大林对扬州盐商文化有着深入研究,在他看来,南河下街区的形成与运河文化、盐商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千多年前,西汉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还开凿了运盐河,从此以后,盐业就成为了扬州的重要经济命脉。明清时期,淮南淮北生产的食盐都运输到了扬州储存,依托运河,扬州成为了全国盐运中心。

洪大林 编剧、文化爱好者:

扬州设了一个正三品的叫盐运御史,是管盐的盐政盐务的,还有一个正五品的叫盐运史负责盐的运输、收税的,而这两个机构设在扬州,官和商是分不开的,商人就到扬州来开始安家落户,通过运河的运输辐射到五个省,很快就暴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资本财团,扬州盐商。

盐商择水而居,明清时期,靠近运河的钞关至东关一带成为了盐商的聚居地。盐商富可敌国,热闹繁华的南河下街区由此形成。

洪大林 编剧、文化爱好者:

这是盐商所有的货物上下的关隘,官府在这收税,他们为了便于运输,便于扩散,在这个地方建了很多私家园林,形成了他们的住宅,吃喝玩乐雅一串的高消费,由于他们的行为构成了扬州盐文化的源头,一直到现在影响着我们这座城市。

南河下有一条引市街,虽然现在看上去不起眼,历史上却一度是扬州的金融中心。

雨薇 新闻女生:

在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物件叫作“盐引”,这个是盐商用来交易食盐的一个专利凭证,因为这里盐商多,也就形成了一个交易盐引的市场,引市街因此得名。最鼎盛的时候,引市街每天交易的行情,甚至会影响到远方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食盐的价格,就如同今天的金融市场或者股票市场一样,因此引市街(当年)就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位于南河下68号的湖南会馆,同样是盐商文化的重要遗存,是当年湖南人在扬州做生意时的集散地,类似于现在的外地办事处。

洪大林 编剧、文化爱好者:

湖南会馆在这条街上算是比较突出的一家,它的门楼、它的气派、它的规模大于其他的会馆,扬州是没有山的,就没有石头,大量的工匠就在砖头上动脑筋,形成了砖刻的研究,这个门楼上面有三四一十二,还有五个,就十七个砖刻,非常精美。

几百年来,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一直保留着“河、城、街”多元而充满活力的空间格局,成为了扬州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

数风流盐商,还看南河下,南河下称得上是古运河畔的核心文化区。接下来,我们就去认识一位收藏爱好者,从他的收藏品中可以感受扬州盐文化更丰富的内涵。

42岁的朱志勇是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大约二十年前,他就开始专题收藏与盐文化有关的各类实物、史料,如今已经小有规模。比如这张民国时期的营业执照,就兼具收藏价值和扬州地方特色。

朱志勇 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

是当时悬挂在官盐售卖处的一个执照,这是当时盐商的一个照片,跟当时盐商经营许可的执照,这个上面在全国来说,唯一的只有扬州有这种情况的是什么呢,官盐售卖的时候 是不准跟酱园私相夹带,因为我们扬州用盐最大户的是酱园,扬州酱菜 所以他就怕有的时候,私盐跟酱园私底下合作,就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走了私盐,所以这个上面有明确的记录。

另外一张纸质藏品,则是张贴在官盐售卖处门口的布告。

朱志勇 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

这张更加难得,我不但在里面要有经营许可证,在外面还要有一个执照、布告,告诉人家我们这边卖的是正宗的官盐,而且是没有逃税漏税的等等一些情况,反映出来的。

运盐走的是水路,这张有些发黄的船契,算得上是研究盐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珍贵史料。

朱志勇 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

盐怕水,遇到水以后就容易化掉,所以说它当时在运盐的时候会有一个船契、契约,有一些先人的思想或者情怀在里面,顺风啊,开风大吉啊等等一些吉祥用语,人的一种祈福 还是在这个里面得到了体现。

这两张史料,是晚清民国时期南通地区同一家农户的土地资料。

朱志勇 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

当地有些地方的盐碱地,咸卤比较高,不好种植庄稼,慢慢退耕,慢慢改革,使得人能种一些比较可以生长的东西,从我们扬州从南通啊这些地方慢慢发展过来的。你看,这个是民国时期,这张是宣统时期,同一户的这个它(后来)已经是滩地了,这个时候还是两淮的盐河,时代的变迁跟它职能的变迁慢慢产生的。

清嘉庆年间,海运逐渐取代漕运,运河开始没落,风光了几百年的扬州盐商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幸运的是,这些珍贵的收藏品,将扬州的盐文化定格留存。而扬州盐商这个历史上的特殊群体,也为扬州留下了宝贵的城市财富。

朱志勇 市收藏协会青年分会秘书长:

盐商吃,吃出了名扬四海的淮扬菜系。住,住出了彪炳东方的私家园林。玩,玩出了巧夺天工的扬州工艺。乐,乐出了名家辈出的地方戏曲。雅,雅出了艺术独特的扬州八怪。养,养出了有口皆碑的扬州美女。学,学出了博大精深的扬州学派。一直到现在 我们扬州的旅游业、消费业,我们慢生活的这种文化,都是由盐商的根造成的一种社会惯性。

运河文化与盐商文化密不可分,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可以说是活态保护利用文化的典范街区。在南河下,还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历史遗存。下期,我们继续讲述!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朱蒋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