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0日,拜登在华盛顿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6任总统。

就职演说中,78岁的拜登呼吁美国民众团结起来,恳求各派不要再闹下去了。国际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调查结果显示,72%的共和党人认可拜登在就职演说中释放的信息。

作为一名资深政客,拜登的就职演说要迎合支持者,拉拢中间派,安抚对立面。身为华盛顿局中人的拜登最清楚,要把“团结”的口号变为现实,他面临许多制度性的制约和挑战。

拜登上任后签署的17项行政令,其中有9项属于“拨乱反正”,逆转特朗普时期的政令,比如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和停止在美墨边境修墙。拜登要想真正在预算、医保、环境、经济等问题上进行全面且系统的改革,他需要通过立法来实现。

这就是他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国会。

民主党虽然在国会的参议两院都占有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拜登可以顺利推进立法。共和党可以通过阻挠议事(filibuster)来阻止民主党的提案:根据美国参议院的现行章程,参议员可以通过冗长发言等方式阻碍一项提案得到表决。而100个席位的参议院中,必须有60名议员现场提出制止,才能终结阻挠、恢复议事。目前,民主党拥有的50席是不够的。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民主党及共和党利用阻挠议事的手段阻止对方提案的频率都大幅增加。

△图片来源:布鲁金斯学会网站(Brookings)

此外,如果要进行深层的体制性改革,往往需要国会三分之二多数投票赞成。比如修改宪法或宪法修正案,改变饱受争议的选举人团制度(Electoral College System),改革少数族裔经常抱怨的《选举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这都需要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民主党在参众两院都没有这样的优势。

所以,曾经号称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成为所谓“人类终极制度设计”的美国学者福山1月18日在《外交事务》杂志(Foreign Affairs)上写文章说,今天的美国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制度僵化的制约”(institutional rigidity)。

说到制度僵化,拜登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选举人团制度。拜登比特朗普多赢了700万张普选票,希拉里也比特朗普多赢了300万张普选票。如果不是选举人团这种间接选举的制度,特朗普压根就不会当选。很多学者认为,选举人团制度给了共和党在参议院和大选中过多的优势。

在过去的6届美国总统大选中,小布什是唯一一位赢得普选票的共和党候选人,但过去24年却诞生了三位共和党总统。

这正是因为选举人团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沿海人口众多的传统“蓝州”和广大乡村人口稀少的“红州”差距相近的代表性。

比如,4000万人口的加州和500万人口的怀俄明州竟然都有两个参议员席位,以及由之换算而成的两张选举人票。

美国全部“选举人票”共538张,是参议员(100名)、众议员(435名)、华盛顿特区代表(3名)的总数。参议员按州分配,50州每州2名;众议员按人口产生,约50多万人选出一名。例如纽约州约有1600多万人口,就有31名众议员,再加上2名参议员,总共有33张选举人票。

除缅因州、内布拉斯加州外,任何一个总统候选人如果赢得了这个州的多数人投票,即赢得了这个州的所有选举人票,被称为“赢者通吃”。 按照选举人团制度,候选人在各州赢得的选举人票累计超过538票的一半(270张),就当选总统。

拜登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美国国内的撕裂。

昆尼皮亚克大学(Quinnipiac University)1月11日发布的全美民意调查显示,示威者暴力冲击国会大厦之后,仍然有73%的共和党人认为2020年大选中存在“大规模舞弊”,93%的民主党人认为根本没这回事。此外,81%的共和党人认为参议院不应该对特朗普定罪,87%的民主党人则认为他应该被定罪。撕裂程度可见一斑。

△ 图表来源: 昆尼皮亚克大学民意调查报告

△ 图表来源: 昆尼皮亚克大学民意调查报告

参议院共和党领导人麦康奈尔对是否会为特朗普定罪的态度也一直处于暧昧状态。为什么?

因为共和党大佬们也在观望,在掂量国会暴力背后的极右思潮会不会继续发酵,在掂量那些参与和支持暴乱的白人至上者主义、反全球化的白人蓝领工人、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拥枪派,这些人在美国国内尤其是共和党内还有多大市场?共和党的捐款人和金主又是什么态度?

说到分裂,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新媒体平台。现在,更多人通过社交媒体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获取信息,长此以往,左右各派只能获得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和已经相信的观点。各派的观点不仅在分化,而且在极化。

当然,军工复合体、主流媒体和选举政治都是制约拜登施政的因素。大家关心的拜登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很大程度上,外交也是内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