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流傳下來,登月也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在美國實現了阿波羅登月工程之後,不僅美俄對載人登月工程再也提不起興致,甚至連我國也不敢輕易嘗試載人登月計劃。不禁要問,這到底是爲什麼呢,難道月球上有什麼祕密嗎?有專家曾表示,中國其實早已經給出了答案。

近年來,中國嫦娥系列登月計劃始終在穩步推進,從嫦娥四號在月球南極的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順利實現月球背面軟着陸再到嫦娥五號將月球土帶回地球,其實當下的中國已經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能力。

但遲遲不肯進行載人登月,是因爲登月是一項大工程,除了需要籌措大量的資金、儲備足夠的技術以及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單純將宇航員送上月球“露一面”意義不大。當我國真正去實現載人登月時,宇航員登上月球肯定是帶着科研任務去的,而不是單純爲了登月而登月。

據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三步走”戰略,我國預計在2030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登月的目的主要是爲了考察在月球表面建立月球基地,以便2050年前後實現從地球到月球之間的“通航”,並完成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可見,我國航天航空計劃並不是浮於表面的虛名,而是基於一整套科學的發展路線。

其實不只是我國,就連俄羅斯也早就啓動的載人登月。據《俄羅斯時報》日前刊文稱,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羅戈津在新年之際向國際空間站機組成員送上新年祝賀時表示,預計在2028年對俄超重型運載火箭進行測試,若測試順利,俄航天員將在2030年出現在月表進行實驗研究。此外,羅戈津還規劃出了俄羅斯在月球建立地表基地的時間,那就是2035年前後。

如此一來,可能有不少人困惑了。此前阿波羅登月後,美、俄、中都不肯再進行載人登月,爲何打算在未來10到15年內,重新進行載人登月?原因其實就一個,載人登月需要“物超所值”。

就拿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來說,前後耗時11年花費超過255億美元,若按照當下的匯率計算,當年這255億美元若放在今日,相當於過萬億美元。不止如此,整個工程還調動了超過80個頂尖科研機構,200多所知名大學以及超過2萬家大中型企業,涉及人員更是超過30萬人。若這些資源用於其他科研項目,恐怕收益遠超阿波羅計劃。

所以,美、俄、中放棄載人登月,其實是真的耗不起。而且就算是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又能怎樣呢?若是逛一圈便回來,除了滿足虛榮之外,並無太大的意義。

但如今卻不一樣了,未來10到20年,中、美、俄、歐盟都推出了載人登月計劃,爲的是在月球上建立半永久性或永久性基地,徹底紮根月球。同時,再以月球爲跳板,推動載人登陸火星以及移民火星的計劃。所以,載人登月到這裏,不再像阿波羅計劃後期那樣爲了贏得所謂的虛名,而是基於當下時代航天航空發展的需要。

如今,如何在月球建立基地、如何在月球上完成核反應堆的修建,以及提煉水分子、轉化水資源、就地冶煉等等,都已經成爲各國航天部門要重點攻克的難題。

不過目前這些難題並未攻克,再加上火箭回收技術也需要時間發展,所以中、美、俄的載人登月還需要向後再推遲10-15年時間,而在那之後,將正式開啓人類向太空探索、移民的旅程。而目前,包括我國在內,都在爲此積極做準備。所以載人登月不是不能進行,而是還不到真正的時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