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畜羣隨着季節轉場,是祁連山遊牧民族世代傳承的生活智慧。近年來,隨着交通條件的便利和生態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甘肅肅南縣越來越多的牧民把冬季牧場“轉移”到了周邊農區的玉米秸稈地裏,以此來保護草原、發展生產。

常建新是肅南縣康樂鎮德合隆村牧民,和往年一樣,今年冬天他和堂弟常建明在臨澤縣板橋鎮租賃了100多畝玉米秸稈地,趕着180多頭犛牛來農區搞養殖。常建新居住的德合隆村位於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緩衝區,2015年響應國家號召,他們搬出了大山,在肅南縣城定居了下來,禁牧後的常建新沒有安於現狀在家喫草補款,而是用自己的雙手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五年間,常建新跑過運輸、進過工地,但他最“鍾情”的還是牛羊養殖,每年10月份,他都會收購牛羊、租賃牧草地,幹起自己就擅長的老本行——放牧,次年3月前後出售,以此來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每年都是我和常建明合夥幹,去年牛價比較好,四個月下來我們三個人每人賺了三萬多將近四萬元錢,收入還不錯。”常建新高興的告訴我們。

在肅南縣,像常建新兄弟一樣離開祁連山異地借牧的牧民還有很多,據統計,2020年底肅南縣共有18.7萬個羊單位外出借牧,及大的減輕了天然草原承載壓力。爲保護祁連山生態環境,肅南縣295戶947名牧民搬離了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在祁連山外當上了森林草原生態管護員、發展起了養殖、旅遊等產業。在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的同時,肅南縣還加大了天然森林、草原的保護力度,採取養殖優勢畜種、舍飼半舍飼養殖、異地借牧等有力措施,完成減畜10.18萬個羊單位,切實減輕了天然草原承載壓力,使牧草平均高度達到19釐米,總蓋度達78.2%。肅南縣還實施了投資1.26億元的三北防護林、“一廊兩帶六片區”生態示範等工程,完成封山育林10.8萬畝,義務植樹3000畝,非天保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22.6%。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明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