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

年歲更迭,雲帆共濟,新浪財經重磅推出“寄語大資管”新年特別策劃。來自銀行、保險、信託、AMC四大行業的30位資深人士攜手新浪財經,分享“大資管”時代新思考,把脈後疫情時代的投資之路,共同寄語2021!

擁抱變化,幸福啓航 

杭銀理財總經理王曉莉

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着世界的方方面面,宏觀經濟遭遇到疫情的衝擊,整個資本市場也跌宕起伏。臨近年底,中國股市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A股三大股指均實現上漲,其中創業板指領跑全球主要股指。中國股市的財富效應正吸引着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市場,資本市場已經成爲中國居民資產配置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當前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生態正經歷着深刻的變化,將對未來投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大方面:

變化一:大市值龍頭公司將成爲投資主戰場。

隨着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上市公司的市值規模也水漲船高,尤其是行業龍頭企業強者恆強的趨勢愈發明顯,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2000年A股沒有一家上市公司到千億市值,2010年到2020年,千億大市值股票數量從36只增長到128只,市值佔比從43.73%提升到47.01%,行業從14個行業延伸至電子、醫藥生物、電氣設備、家用電器、計算機、傳媒、國防軍工、休閒服務等25個行業。

對比美國市場,美股從1990年到2017年,將近30年的時間裏面,500億美元大市值股票的市值佔比從10%不到,到現在的70%以上。可以預見,未來中國的大市值公司的佔比也將不斷提升,行業將覆蓋全市場。這批公司將是市場投資者最關注的投資標的,代表着中國的核心資產,小市值公司有可能會呈現類似美股港股的邊緣化趨勢,其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的佔比會呈下降態勢。

變化二:投資比以往更需要國際視野。

國際視野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隨着中國企業全球競爭力日益提高,很多企業在國內市場地位穩固的基礎上,紛紛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在中國最具優勢的製造業,從挖掘機到繼電器、從家用電器到汽車輪胎,這些企業正演繹着當年日韓企業全球化浪潮中走向全球競爭力企業之路。第二,隨着QFII、RQFII、陸股通,納入MSCI指數等配套制度實施,外資已經成爲A股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截至今年11月底,外資持有A股流通市值近3萬億元,佔A股流通市值的4.63%,分別較2018年底增加1.84萬億元和1.48個百分點。外資的投資理念和投資行爲越來越成爲機構研究的熱點,尤其在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等領域外資的影響力已經默默改變了A股投資者對這些板塊的估值認識。

未來作爲一個投資者,如果沒有國際化格局,很難對行業龍頭的海外經營戰略和發展預判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沒有國際化視野,也很難理解中國核心資產在海外投資者全球化大類資產配置中的價值。

變化三:行業的邊界不斷融合。

當前行業融合無論在學界或業界,還是國內或國外,都呈現日趨明顯的趨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很多製造業企業爲了滿足下游多元的需求,紛紛涉足服務業,比如房地產企業進軍旅遊地產、養老地產,汽車製造企業進入汽車消費金融。第二,新科技應用的拓展,比如空調製冷元器件企業成爲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的龍頭,家電製造企業跨界機器人。

行業界限的模糊,不僅需要投資者掌握更豐富的多行業知識,而且也需要理解不同行業對上市公司估值的影響。比如在新能源汽車大發展的背景下,很多傳統行業公司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市場對於公司的估值就可能主要參考新能源車板塊,與傳統行業拉開差距。

變化四:機構市正逐漸取代散戶市。

根據最新的美聯儲金融賬戶表(Financial Accounts of the United States)數據,20Q3美股市值中Household Sector(散戶、自然人及非盈利型組織等)持股市值佔比爲33.42%,聯邦政府的持股市值比例爲5.50%,州政府及地方政府持股市值佔比爲18.47%,其餘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爲42.61%,其中共同基金佔比約26.47%。反觀我們A股,根據中金公司研報,A股總市值中機構投資者佔比已經從2014年的11%上升到2020年的21%,自由流通市值中機構佔比已經從2014年的38%上升到2020年的48%。由此可見,A股正朝着成熟資本市場的“機構市”不斷邁進,未來仍具有較大上升空間。

此外由於最近幾年來股票型公募基金業績連續跑贏市場基準,尤其是最近兩年的基金財富效應顯著。根據Wind數據,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2019年漲幅47.10%,2020年截至12月25日漲幅53.59%,大幅跑贏萬得全A同期33.02%和22.64%的收益。機構投資者的亮眼業績表現促進了更多的資金聚集到機構手中,從而進一步強化市場的機構風格,形成了正向反饋,預計未來幾年機構化步伐會比之前幾年更快。

變化五:量化投資迎來快速發展期。

量化投資是一種以數據爲驅動的投資方式,最近幾年市場對量化投資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中旬,百億級量化私募已經增至10家,和去年底的5家相比實現翻倍。雖然我國量化策略發展很快,但與海外相比相去甚遠,海外的對沖基金基本都與量化有關,橋水基金的管理規模已達千億美元。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透明,量化工具的不斷豐富,以及投資者對於量化策略的理解,量化投資的市場規模將會快速發展。其中量化中性策略,由於對沖掉市場的風險,無論市場漲跌,均以獲取絕對收益爲目標,使其獲取穩定收益的同時,淨值波動和回撤非常小,是非常好的類固收投資策略,可以爲低風險偏好的居民理財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

那麼我們到底要怎樣迎接這些變化?

第一,清楚認識自身能力範圍。傳統的散戶炒股方式將越來越難適應未來的股票市場,股票研究能力不僅需要相應的行業知識和經驗積累,也需要投資者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投入精力和時間。認識自我,可以多做一些減法,明確劃清自身能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將精力集中在自己有能力駕馭的領域。

第二,用常識看待長期收益。最近兩年的牛市讓很多投資者都對自己的投資能力格外自信,對於未來收益非常期待。但如果讀過一點股市歷史,無論中國還是美國,都知道“一年翻倍易,五年翻倍難”,長期來看年化15%-20%的投資收益已經屬於一流投資者。這是常識,尊重常識,能讓自己放低心態,更平和地投資,往往和氣生財了。

第三,我有比投資更重要的事!對於大部分人,投資都是一件業餘的事,他和她可能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師、醫生、老師、導遊等等,大家都有着自己的本職工作,最重要的大家都還有家人、朋友,人生中有太多比投資更加值得你去珍惜的東西。既然這樣,何不把投資交給專業的人專業的機構去打理?術業有專攻,他們能比我做得更專業,而我正好可以去做那些比投資更重要的事。

責任編輯:楊希 19041832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