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管濤:中國外匯市場經受了匯率寬幅震盪的考驗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5日電 題:《管濤:中國外匯市場經受了匯率寬幅震盪的考驗》

作者 管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2020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境內外匯市場遭受衝擊,全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先抑後揚。前5個月總體承壓,5月底跌破7.10比1,跌至12年新低。6月份起,在疫情控制好、經濟恢復快、中美利差大、美元指數弱等多重利好支持下震盪走高,年底升至兩年半來新高,升破6.60比1,後7個月累計升值9%以上,全年升值將近7%。

雖然人民幣匯率寬幅震盪,但在主要貨幣中保持了基本穩定。從年平均匯率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爲6.8976,與上年6.8985基本持平。從多邊匯率看,國際清算銀行編制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全年僅上漲3.3%,遠低於同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漲幅。從最大振幅看,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振幅爲9.3%,也遠低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披露的其他七種主要儲備貨幣平均振幅16.9%的水平。與此同時,市場預期基本穩定,不論升貶值預期都比較弱,且大多數時間都是交替出現。

外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低買高賣”的匯率槓桿調節作用正常發揮。前5個月,人民幣匯率偏弱,市場賣外匯的多、買外匯的少,銀行代客收匯結匯率爲67.4%,較上年四季度回升6.4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爲62.6%,回落2.4個百分點。後7個月,人民幣匯率偏強,市場買外匯的多、賣外匯的少,付匯購匯率爲64.9%,較前5個月回升2.3個百分點,收匯結匯率爲63.7%,回落3.6個百分點。

2020年,反映境內主要外匯供求關係的銀行即遠期(含期權)結售匯順差合計2152億美元,遠高於上年順差204億美元,爲“8.11”匯改以來年度最大規模順差。這反映了去年人民幣匯率升值背後的外匯供求力量。其中,即期結售匯順差1587億美元,上年爲逆差560億美元,也是過去五年來首次轉正。

境內外匯供求關係大逆轉,主要不是因爲熱錢流入。即期結售匯順差中,證券投資結售匯順差357億美元,僅相當於貨物和服務結售匯順差與直接投資結售匯順差合計的20%。

這與2020年中國國相關國際收支活動的發展趨勢相一致。前三季度,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和服務及直接投資順差合計2695億美元,同比翻了一番。銀行代客涉外收付統計中,去年證券投資項下淨流入934億美元,大於前述300多億的結售匯順差,其中反映了陸股通、債券通項下的跨境人民幣流入。但同期銀行代客涉外人民幣收付累計淨流出649億美元,故對此因素不宜過分誇大。

市場對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適應性進一步增強。2020年,銀行代客結匯中,遠期履約佔比13.7%,較上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如果加上期權等交易,企業運用外匯衍生品主動套保的比重將會有所提高。同時,企業還運用外匯收付自然對沖匯率風險。

若說美中不足的話,一個是市場仍存在一定的“追漲殺跌”。去年12月份,受財務覈算的年關效應影響,企業爲規避升值造成的損失,收匯結匯率環比上升8.3個百分點,付匯購匯率環比回落5.1個百分點;以遠期結(售)匯簽約額與當期海關出(進)口額之比衡量的遠期結匯對沖比率環比上升4.9個百分點,遠期購匯對沖比率環比下降2.6個百分點。當月,即遠期結售匯(含期權)順差合計984億美元,環比增加近4倍。另一個是市場主動管理匯率風險的意識和能力有待增強。引導國內企業增強匯率風險中性意識,建立嚴格的財務紀律。(本文原發於《經濟參考報》)(中新經緯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