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熱評丨疫情防控不能斷了民生供應

吉林通化近日出現新的疫情,部分封閉管理市民因爲“缺糧少藥”,在社交媒體上求助,引發廣泛關注。對此,24日,通化副市長蔣海燕公開道歉。25日凌晨,市委書記高志國到部分居民小區檢查生活物資配送情況。據當地最新通報,通化已爲66924戶居民配送蔬菜包。

根據通化當地最新通報,截至1月24日24時,全市累計報告新冠病毒感染者246例,其中確診病例196例、無症狀感染者50例。對一個總人口只有200萬左右的小城來說,防控壓力不可謂不大。也正因此,從1月20日開始,通化宣佈市區所有小區全部實行封閉管理。

封閉管理是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對遏制疫情傳播具有顯著作用。但令人詫異的是,封閉管理期間竟然出現物資供應緊張、居民“缺糧少藥”的景象,在疫情防控已經進行一年多的情況下,這讓人難以接受。

是防疫經驗不足?——說不過去,一年的時間足夠讓當地政府吸取各地經驗,形成成熟的疫情應對能力;是當地物資儲備不夠?也不是。在回答媒體的疑問時,當地坦陳“基本生活物資儲備充足,不存在短缺現象”。

既然經驗並不應該匱乏,且“物資儲備充足”“不存在短缺”,當地居民卻仍舊出現了“斷炊”情形,這隻能說明,當地在應急與物資調配能力上出現了嚴重短板,對可能出現的民生痛點出現了嚴重誤判,在疫情應對思維上出現了嚴重的不合理。

要求居民居家隔離,可以有效防住病毒,但要穩住人心,就要在居民生活保障上“不斷檔”。換言之,要“防病毒”,也要“穩人心”。通化人爲什麼要紛紛化身“熱搜人”?就是因爲當地在實行封閉管理的同時,沒有體恤人心,做好後勤保障。

假若當地政府在啓動這次封閉管理時,能夠充分預判居民可能出現的物資供應難題,未雨綢繆制定預案,並及時瞭解居民訴求,就完全可以使他們避免“斷糧”情形,也不至於在這輪疫情中損失地方形象。

發生在通化的這次事件給人警示:疫情防控千頭萬緒,箇中情形複雜多變,絕不能僅僅“一封了之”“一隔了之”。防疫,應該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防病毒傳播的同時,不能忘了保民生供應。毋寧說,兩者在防疫工作中同等重要,不可偏廢。

防疫需要一盤棋,地方政府在應對當地疫情事務時,也要具備全局意識與通盤思維,要努力做到控制疫情的同時,減少防疫對公衆日常生活的影響,這纔是防疫的“最優解”。

(文|漢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