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嫦娥三号”成功着陆,这么一个问题又被人们热议:“探月有什么用?”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登陆火星有什么用?观察遥远的星系有什么用?科学家们向公众展示自己的成果,公众当然完全有权提出这样的问题,而且要求一个可以被他们所理解的答案。

尝试回答这类问题的好文章不少。NASA科学副总监施图灵格曾特别撰文《为什么要探索宇宙》,国际天文联合会的网站上也有一篇文章《天文学为什么重要》,这两篇文章都从方法论上尝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但有一些挑剔的网友并不买账,认为罗列“人类精神”和“长线布局”的好处,对至少一部分个体来说,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衡量产出效果。我能理解他们——在科研圈里有一句话:“人们不看你说什么,只看你做什么。”于是我想,这一次,不妨用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在你我手中的技术,来回答“有什么用”系列问题吧。

从电脑到手机,都受益于一个航天工程

我先从我们离不开的电脑和手机说起。大家可能都知道,从你我的电脑,到手机,到数字化微波炉,到我们身边稍微复杂一点的任何电子产品,有一样东西无数不在,它叫“集成电路”。严格来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应该叫微电路,是由集成电路发展而来的。

集成电路是1958年发明的,但让它得以迅速普及并进一步改良的,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重大航天工程:阿波罗计划。上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均是庞然大物,但宇航员们需要计算机来协助控制飞船。由于飞船载荷的严格限制,机载计算机必须小巧可靠,因此德州仪器公司开发了更轻巧的集成电路供NASA使用。阿波罗飞船上搭载的阿波罗引导计算机是第一批采用集成电路的计算机。集成电路的价格在1962年到1968年间下降到原来的1/25,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阿波罗计划的大量需求。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