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香,爲傘形科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130釐米,全體光滑無毛。

主根圓柱形或近紡錘形。莖直立,圓柱形,上部分枝。

葉片長圓狀卵形至廣三角形,3出式2回羽狀分裂。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白色花瓣5片,雄蕊花絲彎曲,花葯橢圓形。雙懸果橢圓形至廣卵圓形。

花期6~8月。果期9~10月。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等地。

入藥爲根或全草。秋後挖根,去其莖葉,洗淨,鮮用或曬乾;夏、秋季採集全草,去泥雜,鮮用或曬乾。

隔着山都能聞到香的草藥,具有辛香味,能行氣止痛,加之性味苦,平,活動於心、肺、肝、膀胱、胃經。

能疏風清熱,祛痰止咳,活血散淤,行氣止痛。

別名和很多有名中藥相關,如假當歸、土白芷、人蔘歸、雞爪前胡、山黨蔘等。可見其功效不僅廣,而且能耐與很多名藥近似。

用於感冒,咳嗽,頭痛,腹痛,痢疾,肝炎,風溼痹痛,疝氣,月經不調,跌打傷腫,瘡癰,毒蛇咬傷等。

選方:

1、治感冒:隔山香根15g,紫蘇葉6g,生薑三片。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2、治風熱咳嗽,咳嗽多痰,治流行性腮腺炎:隔山香根15g。水煎服。(《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4、治肝硬化腹水:隔山香全草30g,水煎服。

5、治項癰:

隔山香根,120g,雞蛋2個。水煎服。服湯喫蛋。

(《福建藥物志》)

項癰,中醫稱爲“對口瘡”或搭背。

是頸項部多個相鄰的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

病損部常呈紫紅色炎症浸潤、界限不清,膿腫表面有多個膿栓,破潰後呈蜂窩狀。感染嚴重時,患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狀等。

多因膀胱經溼熱邪毒上壅,或陰虛火熾、熱邪上乘所致。初起宜清熱疏風,解毒活血。虛者宜補氣血,託邪毒。故隔山香根治法適宜於初期項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