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消融隔离上腔静脉有可能损伤右侧膈神经及窦房结,目前上腔静脉电隔离大多采用逐点射频消融,消融时需持续性膈神经起搏,预防膈神经麻痹发生,然而这种方法是在出现膈神经有损伤的情况下才停止消融,膈神经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损伤。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劲林、李希等发表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消融方法,即通过上腔静脉、右心房造影及PentaRay导管进行双重解剖重建定位,明确上腔静脉和右心房连接部位和消融平面,然后通过压力大头电极起搏标测出引起膈肌反应部位,从而发现消融平面膈神经分布具体位置,再进行上腔静脉消融,消融中可以直接避开膈神经分布区域,并且不需要持续起搏,仅需上腔静脉电隔离后例行起搏观察膈肌起搏反应。

常规用右前斜(RAO)30°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图1A)。
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右心房及上腔静脉三维重建,用PentaRay电极导管或lasso电极记录上腔静脉电位。
用SmartTouch压力监测消融导管送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上1~2 cm部位进行起搏(电压15 mV,脉宽2 mV),将能引起膈肌刺激的起搏点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标注(图1B)。
用SmartTouch压力监测消融导管送至上腔静脉及右心房连接处上1~2 cm,在相同水平面并避开膈神经标记部位进行消融,消融预设能量20~25 W、预设温度43℃,压力控制在10~15g之间,生理盐水灌注 速度在消融时为17 ml/min、消融间歇2 ml/min,直至上腔静脉电隔离。
本组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
49例患者均在未消融到引起膈肌刺激部位时已成功隔离上腔静脉电位,仅一例患者需消融术中标记到的膈肌刺激部位而放弃上腔静脉电隔离,术中及围术期无一例出现膈神经麻痹及窦房结损伤。
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及窦房结损伤相关症状。
该上腔静脉隔离方法不必进行上腔静脉消融同时进行膈神经起搏,消融中只要避开膈神经反应部位即可,并且上腔静脉隔离率高且随访无并发症发生。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了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2020年度入选项目,此次共有46个项目入选,“阜外说心脏”位列其中!
2018年,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评选,“阜外说心脏”曾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品牌活动推荐名单。

“阜外说心脏”系列患者教育节目,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指导,《中国循环杂志》主办。

阜外说心脏,每天一个微视频,助您心血管健康!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974
欢迎关注《房颤科普》公众号!
如果您有关于房颤的问题,请您留言,我们会择期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