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消融隔離上腔靜脈有可能損傷右側膈神經及竇房結,目前上腔靜脈電隔離大多采用逐點射頻消融,消融時需持續性膈神經起搏,預防膈神經麻痹發生,然而這種方法是在出現膈神經有損傷的情況下才停止消融,膈神經在一定程度上仍有損傷。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張勁林、李希等發表研究提出一種新的消融方法,即通過上腔靜脈、右心房造影及PentaRay導管進行雙重解剖重建定位,明確上腔靜脈和右心房連接部位和消融平面,然後通過壓力大頭電極起搏標測出引起膈肌反應部位,從而發現消融平面膈神經分佈具體位置,再進行上腔靜脈消融,消融中可以直接避開膈神經分佈區域,並且不需要持續起搏,僅需上腔靜脈電隔離後例行起搏觀察膈肌起搏反應。

常規用右前斜(RAO)30°行上腔靜脈造影,顯示上腔靜脈及右心房連接處(圖1A)。
運用PentaRay電極導管進行右心房及上腔靜脈三維重建,用PentaRay電極導管或lasso電極記錄上腔靜脈電位。
用SmartTouch壓力監測消融導管送至上腔靜脈及右心房連接處上1~2 cm部位進行起搏(電壓15 mV,脈寬2 mV),將能引起膈肌刺激的起搏點在三維模型上進行標註(圖1B)。
用SmartTouch壓力監測消融導管送至上腔靜脈及右心房連接處上1~2 cm,在相同水平面並避開膈神經標記部位進行消融,消融預設能量20~25 W、預設溫度43℃,壓力控制在10~15g之間,生理鹽水灌注 速度在消融時爲17 ml/min、消融間歇2 ml/min,直至上腔靜脈電隔離。
本組陣發性房顫患者50例患者常規進行肺靜脈隔離後,繼續行上腔靜脈隔離。
49例患者均在未消融到引起膈肌刺激部位時已成功隔離上腔靜脈電位,僅一例患者需消融術中標記到的膈肌刺激部位而放棄上腔靜脈電隔離,術中及圍術期無一例出現膈神經麻痹及竇房結損傷。
術後隨訪12個月,未發現患者出現膈神經損傷及竇房結損傷相關症狀。
該上腔靜脈隔離方法不必進行上腔靜脈消融同時進行膈神經起搏,消融中只要避開膈神經反應部位即可,並且上腔靜脈隔離率高且隨訪無併發症發生。

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了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2020年度入選項目,此次共有46個項目入選,“阜外說心臟”位列其中!
2018年,經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傳司評選,“阜外說心臟”曾入選國家衛生健康委品牌活動推薦名單。

“阜外說心臟”系列患者教育節目,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指導,《中國循環雜誌》主辦。

阜外說心臟,每天一個微視頻,助您心血管健康!

關於非法網站冒用我刊名義進行徵稿的特別提醒
近期我們發現一些網站冒用“中國循環雜誌”名義徵稿,並承諾“職稱論文權威快速發表”。
進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臺”中投稿。
本刊聯繫電話:010-68331974
歡迎關注《房顫科普》公衆號!
如果您有關於房顫的問題,請您留言,我們會擇期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予以回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