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月近40例新冠患者治癒後復陽!

(健康時報記者 董穎鈺)1月25日,在上海市防控工作第94場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鄔驚雷介紹,上海出院患者在14天隔離期間發現復陽病例30多例。

健康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1月份以來,全國至少已有7地通報治癒後復陽病例,病例數接近40例。

2021年1月全國通報治癒後復陽病例
時間 地區 病例數 詳情
1月25日 上海 30多例 出院患者14天隔離期間發現復陽病例30多例
1月24日 北京西城區 1例 2020年8月經上海入境後診斷的確診病例並治癒,在西城區核酸檢測中初篩陽性,不排除復陽可能
1月24日 陝西浮山 1例 2020年12月16日經鄭州入境後確診爲無症狀感染者,出院居家隔離期滿次日核酸陽性
1月20日 河北秦皇島 1例 2020年12月18日經上海入境後2次核酸陽性,12月30日出院,返回秦皇島市後隔離期間復陽
1月15日 河南靈寶 1例 2020年9月5日經成都入境時核酸陽性,出院返鄉後復陽,爲境外輸入確診治癒復陽的無症狀感染者
1月6日 廣州海珠區 1例 1名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出院後檢測陽性,二次複覈結果陰性
1月6日 浙江杭州 1例 曾於2020年4月份在英國確診爲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12月從廣州入境,抵達杭州後復陽

2020年8月,湖北荊州一名2月8日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數月後復陽;同一月,北京通報一例新發地新冠確診患者復陽的病例,出院28天覆診時核酸檢測爲陽性;11月,吉林延邊一對夫妻新冠肺炎確診治癒出院後復陽……去年以來,全國已有廣東、天津、海南、湖北、浙江、重慶、吉林等多個省市區曾通報過治癒後“復陽”病例。

對於出院後“復陽”的疑惑,多位專家爲公衆給出瞭解答。

新冠復陽概率有多大?

2020年5月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王貴強指出,從當時情況看,我國“復陽”的病例整體發生情況是5~15%,其中有的地方比率不到1%。不同地方“復陽”發生率差別比較大,總體來看“復陽”人羣不是特別高,大部分病人沒有症狀,需要進行隔離觀察就可以,但極個別會出現症狀、極少數胸片或CT上會有肺炎的進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新冠患者“復陽”概率並不是很高。根據浙江省新冠患者的整體情況來看,新冠“復陽”的患者屬於極少數的,概率很低。

治癒後爲何出現核酸陽性?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造成新冠治癒患者核酸檢測再次呈陽性的原因比較多元,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現有的研究傾向於認爲,檢測過程中出現的“假陰性”和“假陽性”狀況可能是造成患者“復陽”的主要原因。

因爲新冠病毒在人體內藏得比較深,鼻咽、口咽、呼吸道灌洗液等不同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含量不同,所以在驗證患者是否治癒的核酸檢測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患者體內明明還殘存有病毒核酸片段,但標本採集不到位,採集到的唾液標本核酸檢測卻呈陰性的情況。

這種“假陰性“的患者一般在出院兩到三週內再次進行核酸檢測時可能會查出陽性,所以會給人一種“復陽”的錯覺。

治癒後復陽還有傳染性嗎?

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所謂的“復陽”,大多數應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他認爲,患者本人是不是復發,假如患者產生很強的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至於復陽患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則需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核酸片段沒有傳染性。一些學者曾經對“復陽”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進行培養,沒有培養出病毒。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也曾介紹,復陽背後有複雜的科學機制,但復陽不具備顯著的臨牀意義,在流行病學史裏不會引起大面積爆發,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一例人傳人,因爲病毒是“死”的。一篇Nature文章提到,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幾周後,病毒儘管在痰液裏檢測到了,但是病毒是“死”的。這些病毒如果重新去培養,是培養不出來的。

如何應對出院後復陽現象?

“依據現在的治癒出院標準,要求兩次陰性,沒有臨牀症狀,但這無法證明患者體內的病毒是否是仍然是活病毒,而如果還存在活病毒,就可能導致傳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和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王廣發告訴紅星新聞,對復陽患者,同樣不可輕視。他建議,有必要對復陽患者進行病毒培養測試。

如果出現復陽患者,應對導致其復陽的病毒進行病毒培養,檢測其爲活病毒還是死病毒,如果復陽患者有病毒培養陽性的,就證明其體內依然有可以導致傳播的活病毒。如果情況如此,王廣發指出:“那我們真該更加深刻地認識新冠病毒這一新發現的病毒。”

責任編輯:賈楠 SN2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