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腎病朋友接觸的這些年來,筆者發現,只要提到患有腎病,不少腎友都會想到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會發展成尿毒症。總會這樣認爲:高度水腫與明顯尿少等看上去比較嚴重的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症、尿蛋白不太高也無水腫等看上去比較輕的腎病也會發展成尿毒症、首次檢查就顯示血肌酐超標的腎病會發展成尿毒症、首次檢查腎功能完全正常的腎病也會發展成尿毒症等等。有這些想法的腎病朋友,其實都是錯誤的。

慢性腎臟病有很多種類,如慢性腎炎、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腎病綜合徵、膜性腎病、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乙肝病毒相關腎炎、狼瘡性腎炎、高血壓性腎損害、尿酸性腎病、藥物相關性慢性小管間質性腎炎及感染相關性慢性腎盂腎炎等等,腎友只要滿足如下七條,都可以不得尿毒症。

1.發現得並不算太晚

由於腎病的異常表現並不多或易被忽視,因此在第一時間就能發現自己患有腎病的並不容易。但是,只要能夠儘可能早一點發現,最好能在腎功能減退前就能發現,至少是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早期階段就能發現腎病,都不算太晚。也就是說,若在慢性腎臟病3a期之前就能發現患有腎病,都有機會讓自己不變成尿毒症。

2.原發病並非特難治

原發病爲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多囊腎病、遺傳性腎炎及糖尿病腎病等少數屬於特別難治與預後差的疾病,其它絕大多數腎臟疾病都是有機會治癒或穩定病情的。就算是看上去來勢兇猛的微小病變、膜性腎病與狼瘡性腎炎等疾病,經積極治療後,其預後也是非常好的,絕大多數患者並不會變成尿毒症。

3.一直在配合正規治療

慢性腎臟病是需要堅持長期正規治療的疾病,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措施,所處階段不同的同一種腎病的治療措施也會不一樣,這都需要在首次確診後製定出個體化治療方案,即“一人一方案”。比如,同樣是IgA腎病,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治療方案也會不同;再比如,同樣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2.0克,在不同的腎病患者身上,其治療方案也會不同。這都需要經治醫生制定出適合的治療方案。

4.並未病急亂投醫

經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治療之後,療效好不好,並不能以自己的預期療效“說了算”,而應該由經治醫生作出判斷。明明療效很好,可有的腎病朋友就是覺得效果不好,而選擇“亂投醫”,去不正規醫院、打聽偏方與祖傳祕方,或喫保健品等,同時放棄原來的治療,從而最終影響治療效果。那些並未病亂投醫的腎病患者,反而不會變成尿毒症。

5.尿蛋白與血壓控制得都很好

那些不得尿毒症的腎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患者的尿蛋白與血壓這兩大指標都控制得非常好。如若24小時尿蛋白定量總是超過0.5-1.0克及/或血壓未控制達標,則慢性腎臟病更容易向尿毒症方向發展。對於尿蛋白較高或很高的腎病,治療就要敢於“亮劍”,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等西藥與中醫中藥等都可以根據病情選擇使用;對於合併有高血壓的腎病,使用一種降壓藥療效差的,就應該考慮聯合兩種或兩種以上降壓藥,確保血壓達標。

6.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都聽醫生的

腎病治癒或病情穩定後,腎友還必須在經治醫生指導下繼續按時服藥與定期檢查,這同樣非常重要。近期療效靠的是首次制定的治療方案,遠期療效則是之後的鞏固治療與定期複查。按時服藥是保證遠期療效與避免病情繼續進展的關鍵,定期檢查則是早發現病情變化的重要手段。因此,這都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進行。

7.飲食與生活方式做得也好

要想不變成尿毒症,腎病患者在飲食與生活方式方面都做得好。腎病患者應長期保持以低鹽、低脂與低嘌呤的飲食習慣,腎功能減退的患者還必須同時保證優質低蛋白飲食。在生活方式上,需要堅持作息規律、拒絕熬夜、避免勞累、防止感染及節制房事等,還要保證有樂觀心態等,都是非常重要與不可或缺的。

腎病朋友們,看看自己所患的腎病吧,還會認爲將來會變成尿毒症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