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空巢青年”的提法改爲“覓巢青年”。此想法源於近日多位市政協委員聯名提交的一份很好的提案,希望關注“空巢青年”這一特殊羣體的社會參與及精神狀況。

圖片來源:東方IC

“空巢青年”的稱謂肯定是借鑑了比之更早出現的“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的概念,特指那些離開父母和原生家庭,獨自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年輕人羣。“不開伙倉”“高度依賴網絡生活和工作”“不熱衷社交”“不結婚”甚至“不戀愛”,是這個羣體的重要符號。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據預估,2021年獨居羣體或達到9200萬人,其中約20%的人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社會歸屬感不強”“缺乏對人間冷暖的必要感知”,被疑作是這些年輕人可能出現各種精神和行爲障礙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比較令人同情,也理應引起社會的關注。

但是,絕不要輕易就給獨居的青年一個“空巢青年”的稱謂,“空巢”或許還會是一個青年走向成熟的必要洗禮。另外,“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羣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朱自清描繪的意境,何嘗不是一種人生之美呢?

這些年,聽多了“剩女”“蟻族”的稱呼,“空巢青年”又橫空出世。青年之巢暫時“空空如也”,是一個必須關注到的社會現象,但似乎又毋庸去過多打擾。或許,這正是他們向着“豐巢”的過渡期。與其說是“空巢”莫如稱之爲是在“覓巢”。旁人、社會要做的,而且也是隻能做的,就是爲他們尋覓愛巢助一把力,而不是把他們放到“空巢”的聚光燈下去任人圍觀。

王蔚/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