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指數基金最好的方式,我認爲是定投。

市場短期是漲是跌,沒有人能夠猜得準,擇時就成了一個難題。

而定投剛好可以避免掉擇時這個難題,通過在低點買得多,高點買得少,來平攤成本,最後拿到市場的平均收益。

現在很多第三方平臺如天天基金、支付寶等,都可以直接設置自動定投的方式來投資基金。

通過傻傻的普通定投,大部分投資者都可以拿到不錯的收益。

不僅如此,這些平臺還推出了有別於普通定投的智能定投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普通定投和智能定投,哪種方式的收益更好呢?

我們先來搞清楚什麼是定投,什麼是普通定投,什麼又是智能定投?

定投,指的是在固定的時間(如每月8日/每星期4)以固定的金額(如500元)投資到指定的開放式基金中,有點類似於銀行的零存整取的方式。

普通定投,簡單理解就是,不管市場是漲是跌,這個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金額從頭到尾都是不變的。也就是說,整個過程完全不加入人爲的擇時和判斷。

智能定投呢,有幾種策略,其中最爲廣泛流傳的是估值策略,即追蹤指數的估值狀態,定期不定額地買入開放式基金。

具體操作大概是這樣的,指數低估時,正常定投,指數高估時暫停定投。這個過程,其實是有加入一點點人爲的擇時和判斷的。

那這兩種定投方式,誰的收益率更高一些呢?

我用滬深300回測了一下,實話實說,收益率肯定是智能定投高一些,但高得並不多,也就3-5個百分點的樣子。

等等,先別急着下結論哈。我還沒說完呢。

收益率好看,並不代表收益好看。

智能定投的收益率的確是會高一點點,但絕對收益卻比普通定投少。爲什麼?

傻傻的普通定投,不管市場是漲是跌,都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投資。

但是智能定投,在指數高估時是會暫定扣款的。

一段時間下來,普通定投的本金就要遠遠多於智能定投的本金。

雖然普通定投的收益率比智能定投差那麼一點點,但架不住人家本金多啊,最後的收益自然而然就比智能定投多了。

這就要看,你到底是在乎收益率的數字好看,仍是收益的數字好看了。

講真,我仍是比較在乎收益的數字好看的,所以我個人更傾向於傻傻的普通定投。

當然啦,我選擇傻傻定投還有一個原因——不會踏空後續上漲的市場。

事實證明,指數高估並不代表不會繼續上漲了,泡沫大了還可以更大。

就好像這兩年的白酒行業,從去年6、7月份開始,就很多人說白酒行業嚴重高估了,也的確是嚴重高估了,可是接下來的大半年,它還在繼續漲。

2019年下半年,我開始認識指數基金時,就聽人說“創業板指”高估了不能投。結果呢,2020年一整年,創業板指漲了60%多。

看到了吧,高估了,並不代表不會繼續漲了。

因爲高估了,就暫停扣款,是很容易錯過後續上漲的市場的。

前不久有個朋友就哭喪着臉跟我說——他去年開始定投了某指數基金,半年後上去一看,發現賬戶里居然沒幾個錢。

原來他選擇了智能定投,而他投資的指數基金早就高估了,所以平臺幾乎沒有幫他扣錢。

本來以爲最近半年指數漲得不錯,可以賺點零花錢的,卻不想投了個寂寞啊。

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去年7月前,我剛投了幾期消費行業的指數基金,市場就暴漲了一頓。

看到消費行業的指數已經嚴重高估,幾乎到了歷史最高點了,我趕緊暫停了扣款。

後來市場一直都沒有給機會讓我重新定投,拖啊拖,就拖到2021年1月7日,我打開賬戶一看,消費基金的收益率已經超過30%了,只可惜本金只有寥寥800多元,鬱悶得只想吐血。

如果傻傻地定投,就不會出現現在這種情況了,後半年的上漲也不會踏空了。

所以呀,我真心覺得既然選擇了定投,就儘量少加入人爲的判斷和擇時,不管市場是漲是跌,不要隨意暫停扣款。你以爲高估了,其他它還可以更高呢。

如果實在要人爲判斷也不是不可以,可以在指數低估時酌情增加定投額,高估時稍微減少定投額,但一定不要暫停扣款,這樣至少不會踏空後續上漲的市場呀。

最後補充一句溫馨提示,我這篇文章講的是已經開始定投了,遇到市場高估,可以適當擁抱估值,不需要暫停扣款。但我並不贊成,之前沒有買入,看到市場上漲了就衝進去。這時候衝進去風險是很大的哦。

OK,今天的分享到此爲止,收工了!

(免責聲明:文章純屬個人觀點,不作爲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