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江泓:辽宁长眠龙——睡了一亿年的白垩纪睡美人

作者丨江泓

中国发现神奇恐龙,化石保持睡觉姿势,它成为2020年命名的中国恐龙!

辽宁长眠龙:睡了一亿年的白垩纪睡美人!

距今1.2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时期,两只小恐龙正在地下的洞穴中休息。突然间,地动山摇,洞穴瞬间塌方,小恐龙还没有来得及逃出去就被活埋。它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尸骨会变成化石,并且被人类发现,成为2020年被命名的中国新恐龙。

来自辽西的新发现

中国的辽宁省是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产地,特别是大名鼎鼎的热河生物群,曝出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大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就包括了中华龙鸟、小盗龙、羽王龙等等。

辽宁省西部的陆家屯村附近,当地的农民发现了两具恐龙化石,化石被位于沈阳市东北大学的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征集,编号分别为PMOL AD00114 和PMOLLFV022(PMOL是PaleontologicalMuseum of Liaoning的缩写)。

图注:在陆家屯村附近发现的化石,图片来自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来自陆家屯村的化石相当完整,骨骼保持着链接的状态,可以说是精品。来自中国、阿根廷和比利时的古生物学家组成了联合研究团队,对化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论文《中国下白垩统一新基干鸟脚亚目恐龙》(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 the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发表在《PeerJ》杂志上,恐龙被命名为长眠龙。

长眠龙的属名(Changmiania)来自汉字“长眠”两个字,代表了其化石保持着睡眠的姿态。长眠龙的模式种被命名为辽宁长眠龙(Changmianialiaoningensis),模式种名则来发现其化石的辽宁省。

长毛的小家伙

长眠龙是一种体型很小的恐龙,体长约1.17米,体重只有几千克重,也只有这样的体型才能够在狭窄的地下洞穴中活动。作为一种处于基干位置的鸟脚亚目恐龙,长眠龙的身形及结构非常像我们熟悉的棱齿龙。

图注:长眠龙的化石及复原图,图片来自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长眠龙长着一个大脑袋,脑袋外形前尖后宽,前面是有坚硬角质构成的喙嘴。尽管有角质喙嘴,长眠龙依然有门齿和较长的犬齿,但是与祖先相比已经明显变短。长眠龙的大部分牙齿都长在面颊之中,牙齿呈小叶片状,能够切碎和简单咀嚼植物等食物。长眠龙的眼眶孔相当大,证明它长着一对大眼睛,视力一定很不错。

图注:长眠龙的头骨化石,图片来自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长眠龙的脖子较短,身体健壮,身后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长眠龙的前肢明显较短,后肢则要长得多,它是典型的以后肢双足站立和奔跑的动物。从长眠龙的身体结构上看,它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能够高速奔跑。关于长眠龙的复原图是长着毛发的,尽管在化石中并没有发现毛发的痕迹,但是考虑到热河生物群的恐龙普遍长有羽毛,而且我们发现与长眠龙具有亲缘关系的古林达奔龙(Kulindadromeus)也长着羽毛,因此在复原它的时候也给它披上了一身毛发。如果你仔细观察长眠龙的复原图,会发现它的身上唯独只有尾巴上没有毛发,而是鳞片,这也是参考了古林达奔龙的复原。

图注:古林达奔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白垩纪的睡美人

长眠龙不仅保留了完整的化石,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复原它的外貌,更重要的是发现的两具化石都保存了睡觉的姿态。从睡姿上看,长眠龙是四肢折叠趴卧在地面上,背部、颈部和头骨向一侧弯曲。由于长眠龙的尾巴比较僵硬,没办法卷曲,所以是向后伸直的,这与第一种发现保持着睡眠姿态的寐龙(Mei)不同,寐龙的尾巴要灵活柔软的多,能够呈环形将身体围在其中。

图注:寐龙的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长眠龙可能会挖洞仅仅是推测,因为并没有发现其挖洞的直接证据,不过考虑到在北美洲发现了会挖洞的洞穴掘奔龙(Oryctodromeus cubicularis),古生物学家认为长眠龙也具有相似的习性,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发现的长眠龙都保持了睡觉的姿态,而且化石都很完整,刚好与洞穴塌陷被埋的假设吻合。

图注:掘奔龙的挖洞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长眠龙会挖洞,但是从四肢的结构看,它也只是拥有初级的挖掘能力,无法挖掘很深或者是很复杂的洞穴,只能算是挖洞初级技工的水平。长眠龙为什么要挖洞,在地面上生活不是更自由吗?这还得从它们生活的环境说起,从地层上看,长眠龙来自于热河群的义县组陆家屯层,发现于同一地层的食肉恐龙包括有大连龙(Daliansaurus)、纤细盗龙(Graciliraptor)、曲鼻龙(Sinusonasus)、中国猎龙(Sinovenator)。这么多小而凶猛的食肉恐龙与长眠龙生活在一起,可见长眠龙是生活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之中,地面上这么危险,也只能够在地下寻求庇护了。长眠龙挖洞的习性绝对是被逼出来的,它的大眼睛也是为了适应洞穴中阴暗的环境,长眠龙还有可能是夜行性动物,毕竟夜晚比白天要安全不少。

图注:纤细盗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中国猎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保存了睡姿,长眠龙化石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胃部保存了小石子,很可能是胃石。在南美洲发现的加斯帕里尼龙(Gasparinisaura)就发现过胃石,作用是帮助恐龙磨碎植物纤维,加速消化过程。看来长眠龙是吃饱了在洞穴中休息,肚子里的胃石则在加速对食物的消化。

图注:长眠龙胃部的小石子,图片来自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图注:加斯帕里尼龙的模型,图片来自网络

辽宁长眠龙是2020年命名的中国新恐龙,它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更多信息,这种恐龙在地下沉睡了1.23亿年,直到古生物学家的研究让它“苏醒”!

在此要特别感谢研究论文第一作者杨雨晴同学的审稿意见以及辽宁古生物博物馆提供的化石照片。

参考资料:

Yang, Y.; Wu, W.;Dieudonné, P.; Godefroit, P. (2020). ''A new basal ornithopod dinosaur fromthe Lower Cretaceous of China''. PeerJ. 8: e9832.

图片 / 网络(侵删)

文字 / 江氏小盗龙(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盗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