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慶日還是“侵略日”?澳大利亞又鬧起來了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1月26日,澳大利亞迎來了第233個國慶節。在這個頗具爭議的日子裏,成千上萬名澳大利亞民衆湧上街頭,揮舞着土著旗幟,身着土著服裝,抗議種族主義及澳土著遭受的不公正對待。抗議活動還引發了警民衝突,至少5人被捕。

1788年1月26日,英國海軍艦隊首次進入澳大利亞悉尼灣,建立了流放地。自1994年起,澳大利亞全國都開始紀念這一日子。不過很多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反對將這一天設立爲“國慶日”,他們將其稱作“侵略日”,由此引發的抗議活動幾乎每年都發生,並且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據《紐約時報》、《澳大利亞先驅報》26日報道,當天的抗議活動席捲了澳大利亞布里斯班、阿德萊德、珀斯和墨爾本等多個主要城市。示威中,抗議者高喊“(澳大利亞)永遠是土著的領土”的口號,舉着“交租”、“廢除國慶日”、“不要爲種族主義感到驕傲”等訴求標語牌,指責“國慶日”是非法的,抗議土著居民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關鍵是要團結,”活動人士弗蘭基·薩利巴(Frankie Saliba)舉着寫有“收回土地”(Landback)的標語,在墨爾本市中心參加了抗議活動。另一名11歲的抗議者艾米麗·哈特(Emily Hart)則表示,她希望有更多的同齡人參與到抗議活動中來,“我們需要承認,這並不是我們的土地。”

除了線下游行,還有大約2000人蔘加了線上的抗議活動。此外,在當天上午,澳大利亞土著藝術家弗朗西絲·貝爾-帕克(Frances Belle-Parker)在悉尼歌劇院附近的帆船上,繪製了爭取土著權利的藝術作品。而在悉尼海港大橋的澳大利亞國旗邊,也升起了一面土著旗幟。

儘管澳大利亞多地頒佈了防疫措施,但現場圖片顯示,很多抗議者並未佩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不過由於防疫限制,澳大利亞一些地方的抗議活動也被迫取消。

抗議活動發生後,新南威爾士州州長拉迪斯·貝雷吉克利安發表講話,試圖緩和局勢。他說:“我們必須認識到,作爲一個成熟和正義的國家,今天是我們一些原住民遭受痛苦的日子……我們不應該忽視歷史的每個方面,遺漏那些鑄就澳大利亞今天的里程碑。”

另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表示,自233年前英國艦隊抵達以來,澳大利亞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無論好壞,這都是無法逃避的事實,這是我們國家現代化的開端。”

儘管澳大利亞此前試圖通過修改國歌,增強土著的存在感,但澳大利亞土著的人權狀況一直堪憂。

澳大利亞律師聯盟成員、人權問題專家克雷格·巴恩斯(Greg Barns)去年12月15日在香港《南華早報》刊文,指出澳大利亞土著只佔澳大利亞人口3.3%,卻佔監獄人口的28%,是世界上受監禁最嚴重的族羣。

巴恩斯還指出,澳大利亞土著的健康和教育狀況非常糟糕,2015年至2017年出生的土著預期壽命爲71.6歲,遠低於白人男性的80.2歲和白人女性的83.4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