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孩子不能掉隊”這句話流行了很多年,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家長和孩子。在這種思想的驅使下,家長們陷入了深深的焦慮之中——往往孩子從小學開始就進入了“備戰打仗模式”,不僅各種各樣的補習班、提高卷給了孩子很大壓力,成績排名更是不能忽視。

儘管,教育部明令禁止了在義務教育階段禁止成績排名,但是很多家長們都按耐不住焦急不已的心情,紛紛開始諮詢老師孩子的成績排名問題。那麼,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績排名真的有那麼大的參考價值嗎?孩子排多少名才“達標”呢?

一線教師:小學成績排名“基本沒用”,不要讓孩子陷入“壓力的漩渦”

小學階段,學校並不會進行並且提供排名,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科學的。因爲,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小學時期,孩子們的成績其實往往差別不大。而且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都比較淺顯易懂,許多學歷程度沒有特別高的家長都可以進行一定的輔導教學。

當我們真的把孩子的成績單拉開,比較的時候就會發現,在小學階段第一名和最後一名的差距真的沒有那麼大。

很多家長陷入了滿分誤區,要孩子稍微考差一點點就責備孩子不認真不努力。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當孩子發生忘記書寫數學單位,或者是寫了錯別字的小錯誤而扣分的時候,家長就會對孩子大加責備。

其實,在許多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師眼裏,這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如果孩子長期犯這樣的錯誤,可以對孩子進行適量的懲罰糾正,讓他們不在小錯誤上喫虧。但如果這種情況屬於偶然呢,實在是沒有必要過多指責孩子。

聽了老師這番解釋之後,相信很多家長都鬆了口氣,對於孩子的小學階段,父母不用過於在意他們的成績,而是要培養學習習慣。

習慣遠比成績更有“價值”,成績不會讓娃優秀,但習慣可以

在這個階段,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成績“不好”也並不是因爲“笨”“沒天賦”造成的,而是習慣太差,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鄭女士的女兒小文剛上三年級的時候,因爲語文作文難度提升而不適應,寫作文時磨磨蹭蹭,一篇300字的作文往往可以寫上整整一個下午。鄭女士爲女兒小文的寫作文問題操碎了心,經常跟孩子着急,有的時候甚至直接罵孩子笨。

這讓小文感覺非常難過和自卑,對作文越來越討厭。這導致在小文期中考試中,不但把作文寫跑題了,而且根本就沒有寫完,語文成績只有60多分,這讓小文更加沮喪。

幸好,老師及時發現了孩子對作文越來越牴觸的情緒,和孩子進行正確積極的溝通,準確分析了她在寫作文上存在的最大問題——沒有積累的習慣,從而導致寫作文的時候沒有素材可以構思,越沒有可寫的東西寫得越慢,寫得越慢越覺得作文難,從而越產生牴觸的情緒,再加上鄭女士不正確的引導,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最終在老師的幫助下,小文培養起了良好的寫作習慣,語文成績也突飛猛進。由此可見,比起追求成績,小學階段更容易也更關鍵的問題是培養學習習慣。

小學不是“分水嶺”,“揠苗助長”會害了孩子,寶媽們彆着急

出於對“神童”“天才”的盲目追求以及現代快節奏社會發展下的焦慮情緒,現在許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揠苗助長”,期待孩子可以比別人更快更優秀。殊不知,這種思想是大錯特錯。

著名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成熟度對於孩子學習的影響,他找來了兩個同卵雙生子,分別讓兩個孩子一早一晚進行爬樓梯的學習,早學習的那個孩子並沒有更快更好地得到這項技能,兩個孩子不謀而合地在第54周的時候學會了爬樓梯。

這項實驗告訴我們,只有孩子的生理心理成熟達到了一定程度的標準以後再學習合適的項目才能夠得到徹底的學習,否則只是浪費孩子的時間和消磨孩子的自信心,耗費家長的金錢和精力。

許多家長在小學時期追求孩子們成績拔尖,給孩子留過多的作業,上一些不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課程,是一種拔苗助長的行爲,它的結果往往只能是事倍功半。相信看了老師的解釋之後,也讓家長們鬆了口氣,開始轉變自己的觀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