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製冰過程。

***訊 2022年冬奧會冰球訓練館——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1月25日製冰完畢,並通過冬奧組委組織的專家驗收。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位於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東南角,緊鄰冬奧會冰球比賽用館——五棵松體育館,總建築面積約38960平方米,地下兩層、地上兩層。地下兩層爲冰場,設置南北兩塊60×30米和60×26米可轉換場地和1907個固定座椅;地上兩層爲體育文化配套用房和一個910座的劇場。

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是目前單體面積最大的被動式超低能耗體育建築,通過在建築圍護結構、能源和設備系統、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綜合選用各項節能技術進行集成,能耗水平遠低於常規建築。製冰技術採用的也是目前最節能環保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系統。

據介紹,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簡言之,就是將氣態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再對超臨界二氧化碳進行降溫降壓達到零下20-15℃,再相變蒸發吸熱完成製冷和製冰的過程。與傳統制冰方法相比,二氧化碳製冰優勢明顯:傳統冰場採用化學制冷劑間接製冷,耗能巨大且不環保;而二氧化碳直冷製冰可將自然界中採集到的二氧化碳直接傳送到場地下預埋的製冷盤管中進行熱交換,整個製冰系統換熱效率更高,相比傳統間冷系統綜合能耗可節約40%以上。同時二氧化碳直冷系統還可以保證冰面各點溫度一致,冰面溫度恆定,冰面質量更優。

主隊更衣室效果圖。

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副總經理馬辛告訴記者,冰球比賽對冰場要求很高,製冰一般包括這樣幾個步驟:第一步,要對場地表面的混凝土進行降溫,直至降到零下6-8℃。採用化學制冷劑間接製冷的冰場,完成這一步驟需要48小時左右,而採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製冰,由於熱交換效率高、製冷能力強,只需要8小時左右就能完成。

對場地表面降溫完成後,就要開始製冰了。首先要制一層厚約5毫米-1釐米的基礎冰,也叫“黑冰”。之所以叫黑冰,是因爲這時候的冰場看上去還是混凝土的顏色,比較黑;基礎冰制好後,接下來就要噴白色的冰漆,要連續噴四遍,直到冰面看上去潔白無瑕;白漆噴好後,它上面要再製一層5毫米厚的冰面,並在冰面上進行畫線和貼賽事標識的工作;最後再製2釐米-2.5釐米的冰面,將線和標識“冰封”起來,這樣,製冰工作纔算基本完成,整個冰層厚度大體在4釐米左右。

此次冬奧組委爲全面測試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製冰機組的運行情況,將製冰測試分爲兩個階段進行:

從2020年12月28日到2021年1月8日,完成二氧化碳製冰機組運行測試和薄冰製作,包括爲管道抽真空、爲地面降溫、製作2釐米左右的薄冰、關閉機組化冰、場地修整乾燥、安裝板牆的全過程,所有環節均順利達標;

2021年1月15日-20日真正進行製冰,包括製作基礎冰、噴白漆、畫線,貼標識等。25日,冬奧組委體育部邀請主製冰師進行了驗收,整個製冰環節和製冰效果都達到了驗收標準。

目前,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已具備運營條件,成爲冬奧會首個具備運營條件的二氧化碳冰場。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李立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