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全球確診病例突破億變異病毒蔓延多國 外媒擔憂

原標題:全球確診病例突破億,變異病毒蔓延多國,外媒擔憂:一旦戰勝疫情,所有慘痛教訓都被遺忘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實時統計數據網站Worldometer26日顯示,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億例,疫情到達一個可怕的里程碑。全世界累計病例突破前5000萬用了9個半月,但後5000萬僅耗時2個半月。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負責人洛科克25日表示,統計到的病例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許多低收入國家正處於危險的第二波疫情中,而更具傳染性的變異病毒又令情況惡化。目前,在英國廣泛傳播的變異病毒已至少在60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數十個國家正在開展疫苗接種運動與病毒賽跑,但大部分低收入國家正面臨疫苗分配不公難題。“最脆弱的國家處於疫苗漫長而緩慢的隊列末端的風險危及我們所有人。”洛科克對“疫苗民族主義”發出警告。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億例之際,一些分析人士回顧了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多方位衝擊,從經濟與就業受挫,到各國治理遭遇嚴峻挑戰、社會陷入動盪。面對200多萬人在疫情中失去生命、世界遭受各種巨大損失的現實,有外媒發問:這些本來能否避免?戰勝新冠病毒後,人們能記住這次教訓嗎?

19國病例數高於100萬

根據Worldometer網站26日的統計,全球累計確診病例100422931例。按國家看,美國以超過2586萬病例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的是累計確診1067萬例的印度,它們分別約佔全球病例的25%和10%。另有17個國家病例超過100萬。《金融時報》26日說,全世界累計病例自11月突破5000萬例以來,每千萬遞增的時間都在15天左右。

《金融時報》稱,首先報告疫情的中國的累計病例數排名不斷下滑,如今到了80位以後。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據,1月25日0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82例,其中本土病例69例,新增死亡病例1例,爲本土病例。

Worldometer網站顯示,全世界死亡病例超過215萬例,其中美國達到42萬例,佔全球20%。另有11個國家死亡病例超過5萬例。洛科克警告,很多病例可能未列入統計。《今日印度》日前報道了一則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消息:在新德里調查人員1月10日至23日收集的2.8萬份樣本中,超過一半的血清抗體檢測結果呈陽性,也就是說這些人感染過新冠病毒。

美國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25日新增病例15.4萬例,新增死亡1792例。《華爾街日報》稱,這樣的數據相較於前段時間已經有所下降——美國在過去一週的平均日增病例數減少了30%。24日該國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爲11萬人,這已是去年12月中旬以來的最低水平。

然而1月仍然是美國疫情“最致命”的月份。CNN稱,本月至少有7.3萬人因新冠病毒死亡,這相當於每30秒就出現一個死亡病例。就確診病例數而言,本月每秒鐘就有2個美國人感染。《金融時報》說,美國死亡病例已經超過該國二戰死亡人數,高於一戰、越南戰爭、朝鮮戰爭、“9·11”恐襲中美國人死亡數的總和。

全世界病例數最多的地區是歐洲。據Worldometer網站統計,這片大陸的累計確診病例在26日接近3000萬例。25日,歐洲新增病例13.8萬例,其中西班牙3.8萬,英國2.2萬。過去一週,葡萄牙是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每10萬居民中有826例新增感染。

在英國發現的新毒株擴散至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彭博社26日的數據顯示,全球56個國家和地區接種了6800多萬劑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國家是以色列——每100人接種了42.9劑;美國完成了2350萬劑疫苗接種。

目前引發人們擔心的是在英國、南非、巴西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它們分別被命名爲B.1.1.7、501Y.V2和P.1。501Y.V2已在20多個國家出現,而P.1擴散至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祕魯等國。

《金融時報》稱,至少在6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B.1.1.7,比一週前增加10國。據德國《圖片報》26日報道,柏林洪堡醫院自本月14日發現首例感染B.1.1.7的病例後,現在已有至少22名患者與醫護人員感染。有比利時學者估計,該國最近新增病例中可能有1/4與B.1.1.7有關。美國疾控中心25日表示,經過建模後發現,在英國出現的變異病毒可能會在3月之前成爲在美國傳播的主要毒株。英國政府上週五表示,B.1.1.7不僅傳染力強,致死率可能也更高。

據《紐約時報》報道,莫德納和輝瑞25日表示,他們研發的疫苗對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有效,但針對後者的保護作用略弱。兩家公司的聲明強調了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即新冠病毒的變化速度比此前預期的快,而且可能繼續發展。莫德納說,作爲預防措施,它將開始試驗接種加強針是否能提升免疫反應。

針對莫德納疫苗,世衛組織戰略諮詢專家組26日發佈暫行使用建議,表示孕婦、有嚴重過敏反應等人羣不宜接種,並稱將在2月底就是否將該疫苗納入緊急使用清單作出決定,

中國疾控中心艾滋病首席專家邵一鳴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滅活疫苗和mRNA疫苗是應對新冠病毒逃逸突變反應最快的兩種技術路線,病毒載體和蛋白疫苗等技術路線則需要長得多的時間。如果真需要對疫苗進行升級,中國的滅活疫苗料可在兩個月左右完成相關工作,整個工序並不複雜。

變異新冠病毒加劇防疫緊張的形勢,各國持續出臺新措施。美國從26日起恢復對巴西以及大部分歐洲國家的旅客入境限制,並禁止近期曾前往南非的大多數非美國公民入境美國;(上接第一版)英國正考慮完全關閉邊界,法國據稱也考慮再次實施全國封鎖;據《歐盟觀察家》網站報道,歐盟25日宣佈,在原有的風險等級劃分基礎上新增“深紅”區域,指代“風險極高”的國家和地區,從這些地方出發的旅客需要做核酸檢測,並在目的地接受隔離。“深紅”的界定標準是在過去14天,每10萬居民中有超過500例確診病例,截至本週一,13個歐洲國家符合這一標準。   

“希望這不會再次重演”   

疫情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經濟與就業。隸屬於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25日表示,去年全球工作時長下降8.8%,下降幅度是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4倍。總共1.4億勞工加入失業大軍,龐大的工時損失導致全球勞工所得縮水8.3%,相當於3.7萬億美元,約佔全球GDP的4.4%。國際勞工組織稱,2020年遭遇了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就業市場危機。

《金融時報》說,各國治理亦在疫情中面臨重大挑戰,比如防疫不力構成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競選連任失敗的重要原因。由此還帶來另一個問題——社會動盪不安,對政府不滿、貧富差距拉大讓多國民衆走上街頭。用聯合國祕書長古特雷斯的話說,新冠疫情“加劇長期以來的不公正與分裂”。最近陷入騷亂的是荷蘭,25日是當地民衆因反對宵禁而舉行示威的第三天。據法新社報道,至少10名警察在週一的衝突中受傷,荷蘭警方表示,已逮捕184名“暴徒”。

彭博社稱,縱觀歷史,瘟疫曾引發反抗,這次新冠大流行也不例外,社會動盪是疫情“不可避免”的遺產。1625年,人們因反對隔離和封鎖而走上街頭,地點在倫敦,當時發生了鼠疫。而去年以來,從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到密歇根州議會大廈,人們遊行、抗議或暴亂,有時甚至攜帶槍支。據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統計,2020年3月至10月,至少26個國家出現反封鎖的大型抗議活動。

現在,疫苗令世界看到遏制疫情的出路,然而,新冠疫苗分配不均帶來新考驗。路透社稱,在26日的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上,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呼籲高收入國家停止囤積疫苗,“一些國家甚至獲得本國人口數4倍的疫苗數量”。總部位於法國的國際商會25日表示,研究發現,“疫苗民族主義”或導致全世界經濟損失高達9.2萬億美元,其中約一半將落在發達經濟體上,因爲如果一個國家的貿易伙伴無法獲得疫苗,那麼它自己也將“經歷緩慢的復甦,對GDP造成拖累”。

美國全國公共電臺25日稱,新冠肺炎疫情已造成逾200萬人死亡,也給全球經濟與社會治理帶來混亂,但這些並非不可避免。正如新西蘭前總理克拉克所言,這是“儘管多年來人們一直需要更好準備、但最終未做充分準備的直接結果”。“我們準備好應對下一場大流行嗎?”新加坡《海峽時報》26日以此爲題刊文說,以往的大流行病會促使很多機構提出一系列關於加強防備和應對的建議,然而其中大多沒有付諸行動。文章稱,希望這不會再次重演,即一旦戰勝大流行,所有慘痛的教訓都被遺忘。

[環球時報記者林日 青木 辛斌 白雲怡 胡雨薇 柳玉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