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喫東西會咬到自己,別忽視,和三個臟腑“虛”有關。

俗話說“饞咬舌頭餓咬腮”。相信很多人都有喫東西時咬到舌頭或者腮幫子的經歷。小時候,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們一般會“有肉喫”來調笑。儘管自己咬到舌頭或者嘴脣的幾率很小,絕大部分都不過是偶爾出現。但是那滋味真的很不好受。

現代科學認爲,我們的咀嚼動作,是神經系統和臉部的肌肉完美配合的結果。之所以會出現咬到舌頭這種“意外”,就是這個配合不到位。

然而,儘管原因很清楚,但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避免再次出現咬到自己的情況,現代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暫時似乎也無法做到。

其實,就喫飯咬到舌頭這個現象,早在《黃帝內經》裏就有很清楚的描述。並且,根據咬到的部位不同,而涉及的臟腑經絡也不同。由此的調理方法必然也就不一樣。

《靈樞.口問》: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脣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這裏說到的“自齧舌”,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咬到舌頭”,也包括咬到嘴脣、腮幫子等部位。內經認爲,之所以會自己咬到舌頭,是因爲“厥逆走上,脈氣輩至”的緣故。

這裏說到的“厥逆”,和通常的厥逆之證有所不同。應該包括“不該到的也到了、只該到一個的卻到了三個”這樣的情況。而“輩”按照古文之意,是“百輛車”,這裏,完全可以當作通假字來理解,也就是“倍”。

因此,內經認爲自己咬到舌頭的原因,主要就是逆氣而至,而且來的氣還比較強盛。

而根據咬到的部位不同,又可以聯繫到不同的臟腑:咬到舌頭是少陰經(心腎)的問題,咬到腮幫子則是少陽經(膽、三焦)的問題,咬到嘴脣則是陽明經(胃、大腸)的問題。這些臟腑的氣機過強,乃至喫飯咀嚼時會自己咬到自己。

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內經最後的兩句話“視主病者,則補之”。也就是說,根據咬到的部位,確定涉及的臟腑之後,需要用“補”的方式來調理。

然而,前面得到的信息是“脈氣輩至”,也就是加倍而至的氣,爲何卻要用“補”的方法來調理呢?

這就需要聯繫“厥逆走上”來理解了。所謂“厥逆”,前面也說了,反正就是一種不正常的“來到”。而導致咬舌頭的“厥逆之氣”,其實就是一種下不足以固澀,乃至逆而上衝的反應。用我們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的話來分析,大致相當於一種“應激反應”。

如我們着涼後,或者說感受風寒之邪後,身體會出現發熱。這時候的發熱能以清熱來調理嗎?還不是辛溫解表、發散風寒之邪纔是正確的方法?

而內經說到的“厥逆走上”,基本就是這種情況。下不足以維固,發而爲衝上厥逆之證,無論何脈、何髒都是一樣的機理。

這種情況,當我們劇烈運動之後,身體已經非常疲憊,有時候小腿肚會出現抽筋、或者肌肉不自主地顫抖等等,其實都可以屬於“脈氣輩至”的範疇。

雖然表面看上去似乎是“有餘”,歸根究底卻是“不足”,所以內經纔給出“視主病者,則補之”的治法。

1、 咬到舌頭——少陰氣至:

咬到舌頭和“少陰”有關。而中醫的少陰有兩條經絡,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前代醫家對此的理解,大多認爲此處指的是足少陰腎經。而足少陰腎經維繫舌頭的部位在“舌本”,也就是舌頭的根部。

而我們自己咬到舌頭只會是舌尖,舌乃心之苗。所以,就我個人的理解,此處以手少陰的理解更爲恰當一些。

所以,進食時偶爾會自己咬到舌頭的問題,更多和心氣虛有關。調理的方面,可以拍打手臂內側肺經心包經心經等,適當補益心氣。

2、 咬到腮幫——少陽氣至:

內經認爲,咬到腮幫子主要和少陽氣至有關。而少陽也有足少陽膽經和手少陽三焦經之分。就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更主要和膽經關係密切。足少陽膽經循雙頰而入,膽氣虛於下,頭面的經氣會有“浪湧”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咀嚼時出現咬到兩腮的問題,可以從調理膽經來處理。比如溫膽湯之類。需要注意的是,膽經的“虛”一般以疏通爲補,很少直接用補氣之品。拍打腿外側膽經即可~~

3、 咬到嘴脣——陽明氣至:

內經認爲,咀嚼時偶爾咬到嘴脣,就是陽明氣來得太盛的緣故。陽明經也有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之分。我個人的看法,咬到嘴脣主要和足陽明胃經關係密切。

因爲脾開竅於口,其華在脣,而脾胃相表裏。所以,經常咬到嘴脣的問題,一般都該從健脾益胃,補益中氣着手,如四君子之類。還可以直接揉臍調整脾胃。

總之,進食時在咀嚼的過程中,如果經常有自己咬到舌頭、嘴脣、腮幫子的現象,內經對其的闡述,從原因到機理、治法,都有了完整的表述。總之一句話,補之,只是需要區分三個臟腑的“虛”而已,可以針對性拍打疏通經絡,調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