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正確解讀中印第九輪軍長級談判成果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

2021年1月24日,中國國防部發布了第九輪中印軍長級會談的聯合新聞稿。軍長級會談,是2020年5月中印邊界地區因爲印方主動越界行動造成緊張局勢以來,雙方在實踐中形成的解決邊境事態、維護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一種務實創新的對話機制。

此次發佈的第九輪會談聯合新聞稿,是從2020年6月6日開始,持續談判之後取得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從內容看,新聞稿顯示,雙方就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地區脫離接觸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意見交流;雙方同意儘早推動一線部隊脫離接觸,確保一線部隊保持克制,共同努力推動降溫緩局(對應的英文表述爲“advance de-escalation”),穩控西段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的局勢。這些看上去波瀾不驚的內容背後,清晰地折射出中國在兩個戰場,即中印邊界西段實際控制線地區和軍長級會談談判桌上,持續穩健地取得進展與成就。

截圖來自央視新聞

解讀中印軍長級會談成果必須瞭解其特殊背景

從具體戰術層面來看,軍長級會談是印度方面在中印邊界地區擅自採取行動,打破地區穩定和安全之後的產物。2020年5月,印度首先在中印邊界地區採取單方面的越界行動,破壞該區域的安全與穩定。6月15日,更是發生印方違背6月6日第一次軍長會議承諾的越界衝突事件,印度一線部隊的個別中層軍官,既缺乏必要軍事才能,又被政治投機需求衝昏頭腦,率隊製造了令各方震驚的加勒萬河谷事件。從實際效果看,因爲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線部隊在加勒萬河谷事件中給予越界尋釁者堅定有力的回應,沒有讓印方的戰術投機行動取得實質性收穫,中印軍長級會談才得以在加勒萬河谷事件之後持續進行。

換言之,中印軍長級會談能持續展開至今本身,就是中方成功的象徵:用有理有力有節的行動處置現場一線部隊,壓制了印方的戰術投機行爲;後續又有多軍兵種力量展示和快速部署,在邊境地區及其支撐縱深地帶,對印方企圖增兵、擴大沖突規模等軍事冒險行動形成了有效威懾;在談判桌上,中方用堅定意志、韌性及頗具戰略智慧的談判技巧,與具有顯著不確定性、難以常態化理解的印度談判對手,堅定而持續地推進軍長級會談,並將會談聚焦於可操作性的具體問題,繼而有效穩控西段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的局勢。

從宏觀戰略層面來看,軍長級會談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其長期存在並不斷取得成果,事實上爲中印關係、區域乃至全球的安全穩定,發揮了戰略穩定器的作用。經過客觀分析,我們不難發現,2020年5月由印度越境挑釁誘發的本輪中印邊境衝突,特別是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事件,發生於一個特定時期:新冠疫情對全球各國構成嚴峻威脅,印度國內的疫情發展更是讓全球感到擔心與不安;中美關係則在美國國內疫情和選情的共振之下,經受着日趨強烈的頂頭風的衝擊與挑戰,美國戰略精英毫不掩飾地拉攏印度,將印度擡出來和中國打擂臺,用美國版的印太戰略來牽制、乃至圍堵中國發展的整體構想。但是,印度國內躁動的民族主義,基於對局勢的明顯錯誤認知與判斷,實施了軍事投機冒險行動。

雖然表面上看來,發生在中印實際控制線現場的衝突,被媒體戲謔爲“冷兵器衝突”,但對中國來說,面臨的挑戰和考驗可能是空前:一方面,不能不做出回應,否則會導致軍事冒險投機取得不應有的回報,繼而導致得寸進尺式的升級;另一方面,這種回應必須被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避免因過度回應而誘發局勢失控和升級,尤其是如何避免華盛頓因中印衝突失控而成爲得利的漁翁,這一點就更是與中國宏觀戰略需求密切相關的了。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作爲一個具有顯著個性化特徵的對手,印度獨特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特殊的國內政治結構,以及由此決定的“不可思議的印度”(Incredible India)模式的特殊談判風格,使得構建、維繫並持續推進一個穩健的談判機制與模式,成爲一項極富挑戰性的工作。

解讀中印軍長級會談成果必須具備系統和動態的視野

中印邊界衝突是一個動態發生的具體個案,軍長級會談是一個應對具體個案而出現的創新機制。認識和理解軍長級會談所取得的成果,需要具備系統和動態的視野,簡單回溯2020年6月6日開始的九輪軍長級會談,可以發現九輪會談大致分爲兩個階段,基本以第五輪會談作爲分界點:

第一輪到第五輪是會談第一階段,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將印度帶回到談判桌上,放棄不切實際的軍事投機冒險舉動,確保軍長級會談成爲解決問題的主要平臺,實現中印之間的戰略穩定。這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的共同結果。

印度方面對軍事投機冒險的偏好在這一階段達到了峯值,即第一輪軍長級會談之後出現的6月15日的加勒萬河谷衝突。中方堅定的現場處置,後續面對印方邊境增兵威脅時堅決有力的響應、快速部署多軍兵種系統。無論印度方面在話語以及國際輿論場上如何進行措辭操作,最終的實際結果就是中印軍長級會談開始以比較穩定的方式運行起來。

從具體的消息發佈和措辭來看,可以發現三個顯著焦點:消息來源主要通過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例行記者發佈會以問答方式提供;透露的會談焦點聚焦於“一線部隊有效脫離接觸”和“緩解邊境局勢”;中方的信息發佈謹慎、務實和專業。這可以理解爲雙方在該階段的談判中,就當時的局勢“緊急制動”踩下剎車,畢竟雙方、尤其是印方,並不希望真的與中國來一場迎頭相撞的全面衝突。中印雙方的實力對比和整體利益訴求,決定了藉助軍長級會談這個創新機制,得以成爲緩釋局勢,穩定戰略的關鍵。

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中方始終以負責任的方式發佈精準信息,這是確保軍長級會談穩健推進的重要保障之一。相比中方,印度方面更多地傾向於採取明顯的情緒性煽動和政治炒作性信息發佈策略,謀求收割額外的國內政治收益。但最終實踐顯示,這種與實力、事實不匹配的不負責任舉措,更多地成了印度方面自我設置的戰略負擔,而非籌碼。

從第六輪到第九輪的軍長級會談則是第二個階段,中國的整體部署以及談判中表現出的堅定性,在談判桌上取得了可見且重要的實質性成果。最大的變化之一,就是出現了“聯合新聞稿”的形式,而且開始通過中國國防部新聞發佈會的權威渠道,發表談判成果。第六輪,第八輪,第九輪均發佈了聯合新聞稿,第八輪和第九輪的聯合新聞稿提供了中英文雙語版本,脫離接觸(disengagement),避免錯誤理解(misunderstanding),避免誤判(miscalculation),推動降溫緩局(advance de-esclation),這凸顯出經歷充分的實力較量以及談判桌上的交鋒之後,最終朝着中方預期的良性發展軌道,呈現積極變化。

這一階段取得的主要成果,其一是在第六輪聯合新聞稿中表示“停止向一線增加兵力”,“不單方面改變現地態勢”以及“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局勢複雜化的行動”,意味着印方的行動策略在遭遇挫敗之後有了重大調整。此後,在邊境地區交換迷路士兵等事件中,相關會談成果的具體運用得到初步體現。其二是對溝通對話解決問題,管控分歧,避免衝突,爲局勢降溫等具體議題,形成了初步的共識,爲最終問題的解決初步奠定了良性的發展勢頭。

西藏軍區某邊防團官兵,在海拔4300多米的雪山上巡邏 圖自央廣軍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軍長級會談如同一列緩緩啓動的火車,每經過一輪會談和不斷展開新的會談,這列火車就會朝向最終目標實現一次加速,而伴隨着持續的加速,要阻斷這一進程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這對印度一側來說,尤其具有重要意義:差不多就在第九輪軍長級會談成果發佈的同時,印度陸軍的消息渠道還在發佈與中印通過對話和談判解決問題以及爲實際控制線地區衝突地域降低基調不符的講話,還在表示、甚至以隱含威脅性的方式炫耀所謂印度陸海空三軍聯動的能力,用所謂印度的國家利益來暗示繼續搞事的可能,用某種榮譽化塑造的方式去紀念那些軍事冒險投機行動中的犧牲品來進行內部的民族主義動員。

顯然,這預示着中方也要做好相應的兩手準備,一方面維持辯證的方式,另一方面採用包括必要的多樣化實力使用在內的方式,來推動中印關係、尤其是邊境衝突地區的局勢,從而穩健地運行在建設性軌道上。

就新聞稿內容來看,軍長級會談還會持續進行下去,這是一個良性發展的勢頭,同時也是一場綜合性的博弈。這場博弈會在兩個場域、三個場合展開,即線下和線上兩個場域,以及衝突現場、談判桌以及社交網絡平臺爲核心的輿論場等三個場合。

更加直白的說,一如筆者在此前中印邊界對峙事件的相關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中印的博弈乃至鬥爭,始終包括現實博弈和輿論鬥爭兩個主要戰場。對中國來說,常見的挑戰是:在現實衝突中可以說佔不到任何便宜的印度會使用各種不同方法,不斷嘗試在輿論場上贏回事實上輸掉的衝突與博弈;而中方如何將事實上佔據的主動,以恰如其分的方式說清楚,可以說是對全體中國網民網絡能力與網絡素養的一場全面挑戰與考驗。

在中方已經披露的八輪軍長級會談的權威內容來看,雙方領導人的重要共識,至少被提及5次,這充分顯示中印雙方領導人對管控分歧、以對話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局勢失控等方面的共有認知。畢竟即使對於擅長國內政治動員的印度領導人而言,一旦局勢失控亦或犧牲印度利益爲域外第三方火中取栗這種事情,也都不符合其利益計算結果。

回顧2020年6月至今的中印軍長級會談的發展歷程,我們完全有信心有理由對事態的發展勢頭保持謹慎與樂觀,朝着真正意義上中印雙贏方向堅定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