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我們推出一個新專欄

——野獸不同意。

不論生酮、低碳水飲食,

還是更廣泛的營養健康,

各種謠言都無處不在。

在「野獸不同意」專欄中,

我們將有理有據有節地澄清。

爲什麼要「不同意」

美國膳食指南最健康?

只有低油少鹽才適合老年人?

不喫碳水會缺能量、掉肌肉?

……

網上經常蹦出的各種謠言,

甚至某些權威倡導的觀念,

似乎看上去很有道理。

很多不靠譜的低質量研究,

原本只能糊弄住一般百姓,

但有時,不少醫生、營養師,

居然也會紛紛中招。

某些時刻,我們要說不同意,

尤其是以下幾種情況:

定義不清晰,我們不同意

關於生酮、低碳水飲食,爭議很多。

有人說能減肥、防病、抗衰老,

也有人說會反彈、短命、酮症酸中毒。

大多數爭論是由於沒搞清定義。

只要搞清低碳水的真正定義,

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

比如,有人說低碳水會短命,

把 214g 碳水定義爲低碳水,

然後據此聲稱生酮飲食會短命。

每日淨碳水<150g 纔是低碳水,

淨碳水<50g 纔是生酮飲食。

類似這樣的定義混淆,

我們不同意。

數據不可靠,我們不同意

科學研究需要數據,

有些數據來源並不可靠。

有些研究讓受試者填問卷,

憑主觀記憶報告飲食結構,

這樣的數據缺乏嚴謹性。

它沒有測量食物的克重,

無法囊括全部食物,

全憑個人記憶回想,

有人可能懶得回答,

索性直接胡亂填寫。

這樣的數據本就不可信,

很多數據還會「被平均」

例如,大規模調查顯示,

中國戶均總資產爲 317.9 萬,

北京、上海超過 800 萬元。

你跟馬雲平均一下你也是富豪,

可這樣的數據真的可信嗎?

類似這樣的低質量數據方法,

我們不同意。

相關代替因果,我們不同意

科學研究,有一條學術底線:

相關性 ≠ 因果性!

相關性 ≠ 因果性!

相關性 ≠ 因果性!

例如,有研究統計表明,

醫生生日當天做手術,

患者死亡率更高。

別笑,真的有這樣的科研究!

在研究覆蓋的數據內,

「醫生過生日」「患者死亡」,

只能說存在某種關聯,

但不能說前者導致了後者。

這樣的相關代替因果,

我們不同意。

斷章取義,我們不同意

某些平臺對研究的解讀並不嚴謹,

有些甚至斷章取義、過度解讀。

結果 10w+ 爆款文章噌噌地出,

卻給公衆觀念造成不小的誤導。

還有人混淆柳葉刀正刊子刊,

但子刊跟正刊不是一回事,

可靠性也要大打折扣。

舉個話糙理不糙的例子,

就好比北大青鳥 ≠ 北大

對於這樣的斷章取義,

我們不同意。

偏好代替事實,我們不同意

我們不得不面對的是,

專家自己有個人學術偏好,

這種偏好有時會影響客觀解讀。

專家自己偏好中高碳水飲食,

就傾向於宣傳相關的科研觀點,

引用的卻是低質量觀察性研究。

而支持低碳水的高質量研究,

這些專家卻無法足夠重視。

對於這樣的個人偏好,

我們不同意。

利益掩蓋真相,我們不同意

高質量研究意味着成本高,

耗時長久,更要控制變量。

研究方法、操作過程如果不當,

也會導致錯誤的結論。

而且,殘酷的現實世界中,

科學還受多個因素干擾,

例如權威立場、財政撥款,

以及食藥資本的資助等。

美國糖業資本影響膳食指南

因此,我們尊重醫學科學,

但某些利益試圖掩蓋真相,

也讓人感到遺憾和失望。

對於這樣的利益異化,

我們不同意。

後續,我們給你更多

之前,我們整理了最常見的誤區,

講道理、擺事實,逐個澄清。

例如:

1、低碳水導致酮症酸中毒?No!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後續,我們將繼續掃描全網,

一旦發現不符合邏輯、事實的說法,

我們將第一時間爲你攻破。

如果你也看見不靠譜的消息,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我們一起辯清真相,

一起遠離謠言與誤區。

最後幾句

在謠言每天飛的時代裏,

真相和理智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不能馬上改變大衆觀念,

但會努力朝這個方向進發。

哪怕相反的觀點無處不在,

我們也會講邏輯、講證據,

告訴大家我們的觀點和態度,

大聲說出我們的「不同意」。

今日互動:

朋友圈裏的營養健康觀點,

有哪些你不同意?

The End

The End

本文✏️作者

本文 🖥️ 設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