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食用油抽檢,致癌物超標20倍!請遠離這樣的油,別再用來炒菜了

1月15日,廣西發佈的首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顯示,食用油的抽檢中,有兩個批次的酸價和苯並芘存在超標,其中一個批次的山茶油中,致癌物苯並[a]芘超標20多倍,達到248μg/kg。

質檢專家表示,酸價反應油脂酸敗的程度,如果超標嚴重的話會產生醛酮類化合物,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而苯並芘是多環芳氫類化合物,這屬於強致癌物,食用油在高溫壓榨的過程中形成。

一、揭祕:食用油如何抽檢?有內幕嗎?

抽檢的流程首先是採樣,一般質監部門採樣包含三個環節:生產環節、流通環節、餐飲環節。三個環節裏,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牌的產品都是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樣本

食用油抽檢的項目有酸價、過氧化值、溶劑殘留量、總砷、5鉛、黃麴黴毒素、苯並芘、丁基羥基茴香醚、二丁基羥基甲苯、特丁基對苯二酚、遊離棉酚。其中,遊離棉酚的檢測只限於棉籽油,調和油不檢測黃麴黴毒素

抽樣後有工作人員填寫詳細的抽樣單,而後封存樣品簽字蓋章,在樣品運輸的過程中要確保不被污染,不會發生腐敗和變質,不能影響到檢驗環節。

食品抽檢是嚴格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判定標準來進行的。2018年,食藥監總局發佈《國家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實施細則(2018年版)》,嚴格規定抽檢的範圍、依據、方法和項目。檢測結果出來後,要出具專業的檢測報告,整個流程都有法可依。

二、不合格的油,危害有多大?

食用油抽檢的項目中,危害相對較大的是以下幾種。

1.黃麴黴素

食用油中的黃麴黴素,主要來源於黴變的原材料,例如花生、玉米。黃麴黴素由黃麴黴菌在黴變的穀物中產生,一般的高溫難以將其分解,需要達到280℃以上才能破壞其結構,所以,一旦用黴變的原材料榨油並售賣,黃麴黴素將會被人食用進入人體。

在體內肝臟的代謝過程中,黃麴黴素會對肝臟造成損傷以及免疫抑制,長期攝入會引起肝癌,而一次性過量攝入則會引起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2.苯並芘

食用油在壓榨製作的過程中,由於高溫會形成一定的有害物質苯並芘。苯並芘對人體有致癌、致畸的危害,除了食用油製作的過程,燒烤、煎炸食物的烹飪過程中也會產生苯並芘。

3.過氧化值

這是油脂被氧化的一個指標,用來衡量油脂酸敗程度。在抽檢過程中,該數值越高,說明食用油酸敗的程度越嚴重。油脂氧化酸敗,產生的小分子物質,比如自由基,會破壞細胞膜的結構。長期食用這類油,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腫瘤的發病風險

三、自榨油會更健康嗎?

生活中,很多人擔心工業添加劑的危害,所以更青睞自榨油,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首先,自榨油原料的是否黴變,不能有效確保,一旦有發黴的花生,那麼在壓榨的過程中就無法去除黃麴黴素。由於自榨油的作坊通常沒有鹼煉分解黃麴黴素的這個環節,所以該有害物質最終就會被人食用。

其次,作坊榨油不能精煉,榨出來的都是毛油,其中高溫作用下產生的苯並芘等有害物質,由於不能過濾和清除,最終都會混雜到食用油中。而工業榨油的環節存在精煉的步驟,很多有害物質都能控制在健康的標準內,或者是將其徹底的去除。

所以,自榨油製作工藝的簡單,不符合工業標準,很多製作環節中的有害物質不能清除,增加了食用風險。

四、安全喫油,這些要牢記

油是生活必需品,家裏的食用油一般開封之後,3個月安全食用的臨界點,超過3個月,食用油就開始變質,增加健康風險。所以,日常儘量買小瓶裝的食用油,減少開封存放的時間。

在食用油的儲放上,應該遵循背光、陰涼、乾燥、密封的原則,儘量要遠離竈臺,做飯的高溫會加快油脂酸敗。此外,自榨油由於含的雜質更多,因此更容易腐敗變質,最好在一個月內食用完。

說一說,你平時喫哪種食用油?

參考資料:

[1]廣西抽檢668批次樣品發現不合格食用油,其中1批次“山茶油”被檢出致癌物超標20多倍!.南寧新聞網,2021.1.15

[2]小心!每天都用的食用油,一個不注意竟然會中毒!.廣州日報,2019.2.17

[3]小作坊土法榨油更綠色健康? 小心食用後攝入致命毒素!丨較真看看.****,2019.7.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