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覺得,平時身體也說不出什麼問題,但是就是渾身不自在,如腹脹、大便粘膩、口氣重、舌苔厚、身體困頓、消化不好、容易長痘、面色油光、虛胖等……

雖然說不嚴重,也不用去看醫生,但是如這種情況長期困擾着我們正常生活,在中醫上講:就是脾虛引起的!

何爲脾虛?

很多人應該不是很瞭解,嚴謹的來說脾虛屬於中醫範疇之內,所謂脾,乃後天之本。而上述所講的一些症狀就是脾虛所引起的,而脾主要分爲4個特徵。

脾氣宜升、脾喜燥惡溼

脾主運化

脾主升舉

脾主統血

脾在形體表現爲四肢及肌肉,其華在脣,在竅爲口,在液爲涎,通於長夏之氣。也就是說可通過身體的外在表現等形式展現出來,同時又與胃經絡構成表裏關係,缺一不可。在身體維持的過程中,所有精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的生成,都要依託脾(胃)的運化,脾虛的人容易氣血虧虛、五臟六腑營養供應不暢,那麼身體就更容易出現衰退。

那麼脾是怎麼運作的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喫的食物需要經過胃的負責,消化食糜。而身體營養的吸收,能否及時輸送到五臟六腑,則需要脾來負責運化而成。脾氣建運,就能很快把所需的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各個部位,所以我們需要重視健脾這個問題。

如一個人脾虛引起的消瘦,脾不好胃也跟着不好,我們不管喫什麼好東西,都無法把營養物質輸送到五臟六腑,得不到氣血的滋養,身體不僅毛病多,身體也會瘦弱不堪。

有句老話是那麼說的:“脾衰則百病叢生,脾衰則一身俱衰”。

那我們該如何判斷脾虛這個問題?

脾運化失職:會有腹脹,或沒有胃口,大便不成形,也有便祕的情況;

脾氣不能正常升清:身體疲乏無力,說話沒有力氣,面色萎黃;

脾氣下陷:容易腹部墜脹、久瀉不止、有內臟下垂,脫肛等;

脾不統血:經起不規律,或多或少,小便淋漓不盡等。

造成脾虛幾個主要的原因,你犯過嗎?

1、飲食習慣:喫得太多,消化不良,三餐不規律,總是飢一頓飽一頓,喫得過冷;

2、用藥不當:由於身體的很多問題,不少人不恰當的用藥,也會影響脾胃;

3、情緒不定:容易生氣,過於思慮也會影響脾胃的運作;

4、慵懶不動:現代人很常見,久坐肥宅,運動太少了。

中醫解決脾虛,需要注重3步驟:

第一:祛溼

脾主溼,喜燥惡溼。脾臟對我們身體的水溼具有運化作用,同時能夠促進水液的代謝。也就是說脾臟功能有問題,造成的溼邪就會造成體內的正常運作,影響身體的健康。

在這裏分享一個廣東那邊比較喜歡的祛溼食療方:

配料:薏米10g、蓮子10g、芡實10g、五指毛桃 30g 、 土茯苓20g、炒白扁豆 10g 、1根排骨、生薑3片

製作方法:

我們將所有材料洗淨備好,然後用溫水侵泡10分鐘;

把薑片入水煮沸,然後排骨濾水入鍋,焯水除腥味;

將排骨和泡好的材料一起燉高壓鍋,然後轉小夥1個半小時。

此湯有健脾祛溼,理中化溼,老幼都適合食用;非常適用於陽虛和氣虛體質的人羣。

第二:消食

我們常說的消食,就是我們需要喫進去的食物消化掉,只有食物消化了,我們脾才能在過程中起到運化輸送營養物質的作用。所以這一點也是不可忽視的。脾胃相聯,相互促進,才能保證我們身體的正常運行。

常用消積食的食療:

配料:焦山楂 6g 、焦麥芽 6g 、焦神曲 6g 、炒雞內金6g

製作方法:

將所有材料洗淨侵泡20分鐘左右;

連同水和材料一起入鍋,燒開後轉小夥15分鐘;

放涼食用,每天一到兩次,味道清苦。

材料的作用:

焦麥芽是不錯的消化澱粉類食物;焦山楂善於z療肉類或油膩過多所致的食滯;焦神曲利於消化;雞內金消食,活血化瘀。

最後一步纔是是重中之重:健脾

食物療法對於脾胃緩慢而持久,中醫方面根據藥食同源的原理,不會藥理不會有太強的偏差,溫和而有效果,人們食用以後,可以直接作用於脾胃。以下分享的茶飲作用不僅僅是健脾胃,還有祛溼的效果。

健脾祛溼食療方:赤豆養脾茶

材料:薏苡仁、赤小豆、梔子、橘皮、芡實、紅豆、甘草、苦蕎、大麥

這是古醫書《醫宗金鑑》早就記載有的經方,同時經過我們現代中醫的加減調配,結合藥食同源的原理,裏面不僅有入脾的藥材,補脾非常好,同時在祛溼調和方面的材料也是同樣發揮着作用。

薏仁健脾滲溼,消除水腫;赤小豆利水消腫,風溼熱痹;芡實補脾止瀉,祛溼止帶;梔子清熱除溼;紅豆消腫養心;甘草、苦蕎、大麥清熱消腫等,這些材料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與調和。

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祛溼、消食和健脾三步走,讓脾健運起來,腸胃好了,身體恢復生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