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颠覆性重构的进程中,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对我国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时度势,将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到战略首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助推我国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需要充分释放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产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建投”)和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合肥产投”)作为其中的代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平台功能,围绕合肥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战新产业集聚地”这一任务,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深度融合,筑强全生命周期投资管理与综合赋能体系,为合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突显引领和带动作用,聚焦产业关键领域下好“先手棋”,赢得主动权。合肥是科教之城、创新之城,在合肥加入G60科创走廊,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的布局下,合肥建投、合肥产投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中心”,共建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合肥离子医学中心等,突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省市协同创新平台的叠加效应。

“合肥模式”探索建立了“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培育”科技成果孵化体系。合肥的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合肥建投、合肥产投以“芯屏器合”“集终生智”产业主线为切入点和发力点,成功落地京东方A系列项目,实现了合肥市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项目零的突破;助力落地长鑫项目,打造国内DRAM存储器行业领军者;建设运营“中国声谷”,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等。

合肥探索形成了“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基地”之路。

二是发挥资源桥梁和资本纽带作用,坚持“产业+技术+资本”三轮驱动。合肥建投、合肥产投善于应用金融和资本市场工具,特别是注重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和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加大创新资本的生成能力,全力打造战新产业集聚地,将产业基金作为国有资本服务科创产业的重要载体。天使投资基金“覆盖全市、深耕县区、走出合肥”,自主管理型基金形成与省、市、区、县各级招商合作的高效机制,合肥市科创基金有效统筹“短期冲板”和“长远培育”两大目标,着力打造“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和“配套专家”,市场化基金吸引撬动社会资本,形成高效灵活的投资机制。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改变以往政府直投或借款的方式,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募集资金,投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产业链,优化配置市场资源、金融资源和产业资源。

合肥探索建立了“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了创新资本生成能力。

三是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作用,做好产业赋能的主引擎,构建保值增值长效机制。项目投资前即筹划退出方案,项目投资后注重管理运作,与被投资企业共成长,抓住最佳时间窗口完成股权退出,是较为成熟的产业投资模式。合肥建投向被投资企业委派董、监事、财务总监等,有利于掌握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针对引进投资的重大产业项目,全力协调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及有序运营管理,配合提升盈利能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对于上市公司,合肥建投持续参与战略规划及经营,同时密切关注资本市场走势,适时完成股权退出;对于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项目,合肥建投充分了解行业发展情况,跟踪投资项目经营状况,实现合理溢价退出;合肥产投融资担保、小微金融、债券投资等与“产投系”基金集群相互联动,互补发展,为集聚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切实为中小微企业保驾护航。

合肥探索形成了“找准产业方向—尊重产业规律—通过国有资本引导社会资本—实现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和保值增值—投向下一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服务科技创新,做强科创产业,既是国有企业更好发挥优势、履行责任的应有之义,也是适应全球产业变革新趋势的重要举措。“十四五”开局之年,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兼具“功能”与“市场”的特色优势,加快塑造未来全球科技竞争新优势,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是国资国企当前肩负的使命。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将把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突破列入央企业绩考核范围,把科研投入视同利润进行考核,对重大项目、创新项目、创新团队给予工资总额单列,推动国有企业落实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暂行办法,加大对科研人员的中长期激励力度,把大部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投入科技创新方面等。随着这些重大政策的落地,相信会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将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为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院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