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扇窗》的第二個嘉賓選擇了張雲雷,播出後,網友形容兩人的對話是:沒有一個睿智的頭腦和一顆單純的心靈能激發出多少雞同鴨講。

乍一看有些道理,但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

爲什麼會有這種看法,主要在於兩人對某些事情觀點不統一,像是對喫苦的見解。

蔡康永的觀點彙總一下主要是三點:

首先他認爲能夠躺贏的話,爲什麼我們還必須逼迫孩子去走喫苦的老路呢?很有點年輕人說理想是“混喫等死”的意思。

再有就是如果沒有選擇對正確的路,也許有的人喫苦了一輩子也不會成功。言下之意就是躺平沒什麼不對,畢竟就算付出了也不一定成功。

還有一點則是認爲成功的人總有他成功的道理,有可能喫苦並不是他成功的根本原因

以上三點可以說很好地傳達了當下年輕人所想,雖然蔡康永已經是成熟的中年人,但他懂當下很多年輕人爲什麼不想努力。

可身爲年輕人一分子的張雲雷不這麼看,他的觀念更古早,更富有老一輩的傳統思維。在他看來生活中沒有捷徑可走,但凡成功的背後,肯定是要喫苦的。

他認可生活的身不由己都是需要承擔的,因爲“每行每業都很辛苦”,與其抱怨辛苦,不如再向前走一走,也許前方就成功了。從這一點上看,你能說張雲雷是個單純的不經世事的孩子,面對蔡康永,他給出的觀點錯了嗎?顯然不能。

兩者觀點不同主要在於站的立場不同,經的時事不同,“爲經他人事,莫勸他人善”,人活在世,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皎潔。

有的人努力是爲了考取功名,有的人努力是爲了“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這些都很了不起,但對另外的人來說,他們努力只是想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這雖然沒那麼高大上,但依然值得尊重。

再說訪談類節目談什麼對錯,只要沒有違背道德,沒有違揹人倫,在這裏都可以暢抒己見,同樣一件事,站的角度不一樣,觀點就不一樣,沒什麼好指責,沒什麼好踩扁的。

這種訪談類節目存在本身就是爲了迸發出更多不同而存在,它從來都是求同存異,對每種想法都兼容幷包,百花齊鳴,這纔是生活正確的打開方式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