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中國最“火”的基層幹部非他倆莫屬:一個王副主任,一個盧書記。

王副主任打電話“找關係”(圖源:微博)

王副主任拒不配合防疫登記、打電話叫盧書記放行的視頻,在全網刷了屏。王副主任的特權做派不僅引發網友聲討,也“求錘得錘”引得當地紀委監委介入。1月14日晚,大連市紀委監委發佈通報:王副主任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職處理,盧書記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看到此處,島叔唏噓不已。18位身份證號,填一下不過幾秒的時間,爲省這幾秒工夫,落得個自己免職、連累他人的結果,值嗎?

可能當時王副主任不是這樣想的。一定有某種東西縈繞在她心頭,告訴她:今天她要是像一名普通羣衆一樣,老老實實把身份證號填了,她這些年好不容易熬出來的社會地位就白瞎了。

其實,我們身邊這種“拎不清”的人並不少見。當一個人理想信念不足,無法從工作本身中獲得成就感、價值感時,往往會出現這種“補償性智商掉線”。比如,掙到錢就拼命炫富,手中有點權就會想着法兒顯擺一下自己的身份。沒辦法,不“秀”一下,他們可能實在想不出自己這麼累到底圖個啥。

王副主任當時的心路歷程不可考,但一些網友已經開始“同情”起了盧書記。“如果你是盧書記,你該怎麼辦?”相關話題已升至微博熱搜前三位。大家說這是一道“送命題”:放行王副主任,違反防疫原則,有被處分的危險;拒絕王副主任,得罪上級領導,有被秋後算賬的危險——盧書記,難啊!

網友調侃(圖源:微博)

事實上,網友們對盧書記調侃式的“同情”,背後是被“關係文化”刺痛了神經。

有網友表示:“俺們這地方幹啥都得託關係,配眼鏡驗光要找人,買煎餅果子都恨不得找人多加個蛋。”島叔也常常聽到畢業後回老家工作的年輕人自述苦惱:國家在現代化的路上飛奔,可自己的生活卻還停留在“人情社會”,沒關係寸步難行。即便那些“人際關係高手”也承認,雖然有門路讓自己辦事簡單了許多,但爲了維護這個關係網有時“很累”。

既然沒關係的鬱悶,有關係的挺累,爲啥還有那麼多人在“搞關係”,那麼多家長不遺餘力地打造自己孩子的“朋友圈”?島叔覺得,還是因爲“明規則”的領土面積不夠大,給“潛規則”留下了太多空間,從而帶來安全感的缺失。島叔的侄兒每逢過年回家,都要被長輩們教喝酒、教敬酒。有一年侄兒脾氣爆發,質問爲什麼一定要喝酒。一位長輩語重心長地說:“假如我有一個遊戲機,送你也行,送你弟弟也行,你把這杯酒喝了,我就送給你,你喝不喝?這種事情很多,以後你們走上社會就懂了。”

看着侄兒憋紅了小臉一飲而盡的樣子,島叔心想:等島叔成了發遊戲機的人,就把遊戲機關進籠子裏、加個密,哪個侄兒讀書多、愛思考、能破解密碼,就把遊戲機發給誰!

中國是個重人情的國家,這既是幾千年的世俗積澱,也是客觀存在的基本國情。遇到事,我們都有託人找關係的經歷或衝動,這也是人之常情。但這裏有一個關鍵區分,那就是:有沒有破壞規則,進而影響公平、損害他人利益。

有的“找關係”,只是爲了消除信息不對稱,看重的是對方身上的經驗,比如買電腦前問問相關從業的朋友、就醫前諮詢醫生朋友,這無可厚非。但有的“找關係”,是爲了影響資源的分配,看重的是對方身上的權力,比如考試時找人多加幾分,排隊就診時加塞先看。這就是踩到了公平的紅線。

想壓縮“關係文化”的空間,就要拓展“規則文化”的空間。尤其涉及資源分配的領域,把規則全部寫得明明白白,該誰上誰上,該誰得誰得,讓大家遇事不再找人而是找規則。當全社會都形成學習規則、尊重規則、合理使用規則的風氣,盧書記或許就不用再那麼爲難了。而其他基層幹部再遇到類似事件時,也可以理直氣壯地說:“抱歉領導,這件事我們都得聽規則的,我不能讓自己成爲下一個盧書記,也不能讓您成爲第二個王副主任。”

“我上面有人”(圖源:《武林外傳》)

文/螺螄道長

編輯/雲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