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有什麼作用價值?懂得之人把它當寶,不懂之人把它當草!

朋友問:“白屈菜,能喫嗎?”

“它是罌粟科的,你敢喫嗎?”

他接着又說:“我看到白屈菜還被收錄於《救荒本草》呢”

“沒錯,白屈菜的確始載於《救荒本草》,但古今本草是不是同一物種,還不好說呢,而且書中所載的白屈菜食用方法也比其它植物複雜,需要把葉子和土一起煮熟,然後再和土一起放在水裏泡一個晚上,再換水洗乾淨,纔可以食用。”

食用方法繁瑣點倒也沒什麼,關鍵就怕同名異物,古代草本書籍所錄之名,通常都是地方土名,可能帶有方言口音。而《救荒本草》中的白屈菜,對其命名來歷並不詳,是否同源植物也未知。

在《植物名釋札記》中有說到,懷疑白屈菜可能是“白苣菜”,苣就是一大類俗稱苦菜的植物,而白屈菜的葉子又與某種苦菜類似,葉面綠色,葉背有點灰白,《救荒本草》也說了“莖葉皆青白色”,因此而得名“白屈菜”。因其味苦,又被稱爲“山黃連“或“土黃連”,因爲有毒,有的地方甚至稱它“斷腸草”,和劇毒植物鉤吻同享一個外號。所以對於對喫貨來說,還是不要輕易嘗試。

還有一種跟白屈菜非常相似的“禿瘡花”,經常能聽到有人嚷嚷,分不清!分不清!的確,它們都是罌粟科,只不過一個是白屈菜屬,一個是禿瘡花屬,一樣的四瓣黃花,嫡親表姐妹,親着哪!像着哪!而且禿瘡花全株含有黃色汁液,你去白屈菜上掐一把試試?一樣一樣的,照樣染上一手黃。

白屈菜能不能喫,我不知道,但其藥用價值卻不是吹的,遠的不說,就說現代著名中醫兒科學家國醫大師王烈教授,他對白屈菜的妙用拿捏的非常到位。

白屈菜治療疾病,難點在於藥物用量,爲確保患者安全、有效,王烈教授親身試藥,觀察藥物反應,經過多次親身試驗和臨牀研究,最終確定了白屈菜的安全用量,並得到了令人滿意的臨牀效果。

白屈菜從荒野之草到藥匣之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有醫案記載:

1969年夏,有一家長帶孩子來找王烈就診,患兒腹瀉長達半月,日瀉10餘次,並伴有嚴重咳嗽,病情危重,經幾個醫院反覆用西藥治不見好,王烈教授用白屈菜進行治療,患兒用最小劑量,服用3次後,不僅腹瀉好了,連咳嗽也好了。

經過,這次之後,發現白屈菜可治咳嗽的線索,後將白屈菜用於治療百日咳。1970年,百日咳大流行王烈教授運用白屈菜治療500例百日咳患兒有效率達94.2%,治癒率達71%,居國內單味藥治療百日咳療效首位,1972年《新醫學雜誌》刊載了他的治療經驗,研究成果引起國內普遍關注,還被多部藥理、藥物研究書籍所引用。

王烈教授治療小兒哮喘病的經驗,被列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的診療規範,作爲適宜技術在全國推廣應用,成爲《中醫兒科學》教材。王烈教授對中藥白屈菜的系統研究,最終將其納入中藥飲片使用,並被載入國家藥典。

有臨牀證實,白屈菜的止痛作用不在延胡索之下,而且文獻記載它還有清熱解毒、退黃、利水之效,用於腸胃疾患,就更爲合拍,不過,白屈菜藥用,古籍本草卻記載甚少,近代的一些地方藥志則多有記載。

《中國藥植志》:“治胃腸疼痛及潰瘍。外用爲疥癬藥及消腫藥,以生汁塗布之。”《四川中藥志》:“治肝硬化,皮膚結核,腳氣病,膽囊病及水腫黃疸。”《山西中藥志》:“下心火,退燒解熱,消炎殺菌,鎮痛鎮靜。”《北方常用中草藥》:“有鎮痛,止咳,殺菌,利尿,解瘡毒之功。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腹痛,瀉痢,咳嗽,肝硬化腹水。”

所謂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泰山不是堆的,羅鍋不是煨的,白屈菜的藥用價值是有跡可尋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瞭解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