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借科創板拉昇估值?聯想集團已接受中金公司上市輔導

記者 | 郭淨淨

聯想集團(00992.HK)迴歸A股動作已踏出實質一步。

1月26日晚,北京證監局披露《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聯想集團有限公司公開發行存託憑證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輔導基本情況表》顯示,聯想集團已於2021年1月13日與中金公司簽署科創板IPO上市輔導協議。

需要指出的是,1月12日晚,聯想集團公告顯示,此次科創板IPO計劃新發行普通股佔擴大後總股本不超10%,擬發行最多13.37億股本公司普通股股份,募資約14億美元,所得款項主要用於新技術、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開發,相關行業的戰略性投資及補充營運資金。

聯想集團相關公告顯示,若此次科創板完成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將從此前的23.81%下滑至21.43%。

“目前相關事宜仍有待股東大會、中國證監會、上交所及香港聯合交易所等各方面審覈批准,方能獲得全面推進。”聯想集團認爲,相關事宜將進一步提升公司的企業形象、品牌知名度及未來前景,擴大公司的集資渠道,獲得直接與在岸投資者接觸及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途徑,此外,有利於鞏固公司的財務狀況,支持研發工作及業務策略。

光大證券近期研報指出,聯想集團此次科創板IPO上市,有利於擴大融資渠道,助力公司加大軟件服務、混合雲、邊緣計算投入,向智能行業垂直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

而長期跟蹤聯想集團的國泰君安(香港)電信分析師餘勁同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聯想集團此次去科創板上市,一是公司自身業務的發展需求,近期業務發展比較好,PC電腦和手機業務呈現增長趨勢,除了傳統業務外,聯想集團正在試圖從硬件業務向服務業務轉型,雲服務等新業務發展需要更多融資;二是港股上市公司到科創板上市的趨勢繼續,而現在港股估值只有十多倍,科創板估值遠高於港股估值,迴歸科創板對聯想集團的估值提升將有很大幫助。

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聯想集團於1994年就登陸港交所上市。公司目前主要有個人計算機和智能設備(PCSD)、移動業務集團(MBG)、數據中心集團(DCG)等三大業務線。聯想集團中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爲止6個月內,公司收入達到279億美元,同比增7%;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增長43.5%至5.23億美元;截至2020年9月30日總負債是306億美元。2020年,該公司在世界五百強中排224名。

從行業來看,聯想集團八成收入仍來自PC設備業務。該公司2013年成爲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IDC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出貨7266萬臺,市場份額達24%,位列全球第一。

但聯想集團多年來在港股市場的估值並不高。2020年2月,聯想集團遭沽空機構Bucephalus Research做空,去年3月份其股價一度跌至3.259港元/股的低位。截至2021年1月27日,聯想集團股價是9.79港元/股,最新市盈率是18.5,市值1179億港元。而同期,在全球PC市場排名不敵聯想的美股上市公司惠普總市值是318億美元(摺合約2465億港元)。

多年來,聯想集團最爲投資者詬病的就是其業務毛利率太低。聯想集團最新財報顯示,該公司截至2020年9月30日爲止6個月內的毛利率僅爲15.4%,較前一個報告期下滑了0.9個百分點。

缺乏核心技術也是聯想集團讓投資者擔憂的因素。截至2020年9月30日爲止6個月的研發費用是6.39億美元,佔公司279億美元收入的比爲2.29%;同期公司銷售及分銷費用是13.58億美元,佔收入比重4.87%;其研發費用不到營銷費的一半。相較於每年至少拿出10%收入投入研發的華爲等同行公司來說,聯想集團的研發投入有點少。

而在強調科技創新等核心技術的科創板市場,研發投入不足3%的公司極少。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已披露2020三季度報告的223家科創板公司中,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不足3%的只有5家。準確的是,4家科創板公司的研發投入低於聯想集團的2.29%。

聯想集團近年來也試圖改變。2018年,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曾公開表示:“聯想將重點發力ToB業務,數據中心業務未來的利潤比PC還高”。2020年4月,楊元慶再提出聯想集團的新十年目標,即把服務和解決方案打造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2014年聯想集團收購IBM System x業務,藉此成爲全球服務器的核心供應商。2016年6月,該公司宣佈成立數據中心業務集團(DCG)。目前,數據中心業務已成爲聯想集團成長最快的業務;2020年Q3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的數據中心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5%至30.91億美元,佔集團總銷售額的11%;聯想集團稱,數據中心相關業務已將其投資翻倍,公司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增加解決方案,“該業務旨在擴大規模並提高盈利能力,以追求長期的增長軌跡。”

與此同時,登陸科創板上市,也寄託了聯想集團提升估值的期待。自2019年7月首批科創板公司上市交易以來,便備受投資者追捧。界面新聞記者瞭解到,當前,不少擁有“硬科技”實力的港股上市公司紛紛來到科創板上市並收穫了不低的估值水平。

2019年11月,從金山軟件(03888.HK)分拆出來的金山辦公(688111.SH)在科創板上市,盤間漲幅最高達215%,開盤當日市值爲582億元。截至2021年1月27日金山辦公股價433.99元/股,市值2001億元人民幣,市盈率超過252倍;而同期金山軟件股價卻只有63.35港元/股,港股市值870億港元,市盈率8.71倍。

2020年7月,港股上市公司中芯國際整體迴歸科創板上市。截至2021年1月27日,中芯國際在港股市值是2305億港元,而在科創板其市值約4557億元人民幣。

近日,上交所修訂了滬港通業務規則,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據此,從2021年2月1日起,屬於上證180、上證380指數成份股及A+H股公司的A股科創板股票將正式納入滬股通股票範圍,僅限機構專業投資者通過滬股通參與科創板股票交易。其中,6家科創板上市A+H股公司的A股將納入到滬股通,H股將納入到港股通。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認爲,隨着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未來A股和港股的互動會更加充分,資金南下、北上流動會更加通暢,A+H同時上市的公司兩地估值差異會有所填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