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該不該讓父母享清福?

晚上跟母親通電話,母親說村裏某某去世了,說完後她就一頓感嘆,說那人活着的時候養活子女太不容易了,如今三個孩子都拉扯大了,也都結婚生子了,還沒享幾天清福怎麼就走了呢?

母親在一邊感嘆,一邊覺得人生苦短。隨後我就叉開話題想讓她好受些,問她在家幹嘛,她說在家也沒啥事兒,就剝花生,問她怎麼不出去找人玩兒,鄰居的嫂嫂沒去咱家玩兒嘛?她說她高血壓去住院了,都已經住半個多月了,人年紀大了身上都是病了,說着說着就開始往自己身上扯了,我於是找個了機會掛了電話。

掛完電話一個人也在感嘆,鄰家的嫂嫂給我的印象一直都是身體很健康,怎麼突然就得病了呢?有時候自己還挺羨慕他們家,他們和父母的年紀都差不多一邊大,早就已經兒孫滿堂了,兒女們都挺孝順,地裏的活兒也很少幹了,在家就看着孩子,如今孫子一個個都上學了,正是他們享清福的時候,怎麼突然就病了呢?

仔細深入的想想了,在農村似乎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老人要該要享清福的時候,身體慢慢的就誇了,也沒享受幾天清福,人就走了。

讓老人享受清福,這樣的想法似乎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創統美德,難道讓父母享清福,是錯了嗎?

在九十年代,有六百七十八位修女自願捐獻她們的頭腦給美國的肯德基大學(UuniversityofKentucky)的研究員來作爲研究用途。

該修女院的成員都非常長壽,在一百五十位退休修女中,有二十五位是超過九十歲的,有幾位甚至超過一百歲。

更值得研究的是,她們很少患上老人癡呆症或中風等的老人病。這一派的修女認爲,不動腦筋是有罪的(兩位作者在拍手歡呼),所以她們嚴禁懶惰思考的行爲,而且還不斷的挑戰自己的腦筋,比如猜謎語、作學術研究和辯論(表達想法)等。

按上述的例子推論我們作爲子女叫父母享清福,就是一種不孝行爲,享清福就是不給父母任何挑戰,沒挑戰的話腦筋就不需要動,間接叫父母不要太長命。

有一個著名的科學試驗,科學家把一組老鼠放在一個很多挑戰的環境,這些老鼠可以玩蕩秋幹、爬樓梯和各種奇奇怪怪的玩具。另一組的老鼠是享清福的,放在一個單調清淨的環境。第一組的老鼠活了三年之久,相等於人類活了九十多歲,把普通的老鼠變成超鼠。而第二組享清福的老鼠則只活了很短的時間。

長壽修女不斷動腦筋,史提牙赫金教授不斷表達自己想法,這些行爲都使他們不只提升了智力,還延長了他們的壽命,正是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

想要讓我父母享清福的同時,也要讓他們覺得被需要,只有讓他們覺得被需要的時候,他們纔會不斷的忙碌起來,大腦纔會不停歇。

有時我們在盡孝的時候,更多的是讓他們覺得被需要,這樣他們纔會覺得活着有牽掛,有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