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快捷,比如,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進行遠程互動,可以輕便的獲取海量的資源。因此,中國的上網人數快速的增漲,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的網民規模已突破9億 。

而互聯網不僅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還帶了新的銷售模式,這就是電子商務。對於電商,其實大家都很熟悉,簡單的來說就是,商家在網上開辦虛擬店鋪,售賣自家的產品,而消費者使用電子貨幣,爲自己選購的商品買單 。

在電商上銷售的產品,大到冰箱、洗衣機,小到襪子、毛巾,種類豐富多樣,而且還物美價廉。所以,不少人紛紛選擇網上購物,據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網購人數已突破6億人。可見,這種新的銷售模式帶走了巨量的客源。在此衝擊下,線下的實體店就面臨着關門的危險。

不少大型商場在人流量銳減的情況下,銷售額連連虧損,最終落入倒閉或者被收購的慘境。比如,曾經的商場巨頭家樂福,在2019年,被蘇寧易購以4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80%的股份。

對於醬油、味精等快消品,雖然不少人會選擇現買現用,但是銷售這些小商品的實體店的運營狀況,也不見的樂觀。

最近,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巨頭聯合掀起社區團購浪潮。社區團購以優惠的價格、便捷的買賣方式獲得了社區居民的青睞,但是對於超市、便利店來說,這樣的銷售模式,無疑是在跟他們搶奪本就不多的客源。

一位曾經擔任團購團長的超市老闆坦言, 通過社區團購的方式選購商品,價格是低於,同款商品在超市售賣的價格。比如,一袋方便麪進貨價是在20元,零售價在24元,而團購價只賣22元。

社區團購就這樣以壓低利潤的方式,搶走了超市、便利店的客源。如果超市想要搶佔客源,只有再壓低商品價格,如此,本就獲利微薄的超市、便利店,經營就更加艱難。而在獲利很有限的情況下,不少超市就有可能選擇關門,將店鋪轉租出去。

因此,在電商的衝擊下,實體店“寒冬”來臨,不少店鋪紛紛轉租。那麼,在電商如此強勢的情況下,實體店或將面臨淘汰?

答案是否定的。董明珠在一次採訪中曾表示,互聯網只是幫助提高經營效率的工具,不能代替製造。也就是說,儘管現在互聯網經濟很發達,但是它不能取代實體經濟。因此,就算現在實體店,在各大電商的“夾縫”中“求生”,但在未來還是不會被淘汰。

曾經預測實體店會被電子商務打敗的馬雲,似乎對實體店也有所改觀,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這種新的銷售模式,不同於傳統電商的銷售模式,它會將人們線下的消費習慣智能化的處理。比如,按照電商的銷售思路,我們先要在淘寶上選擇合適的產品,然後下單,接下來只需要等待快遞即可。

而“新零售”就是把線下的實體店和線上的虛擬店鋪打通,比如,我們在盒馬鮮生進行購物,系統就會將你的交易記錄下來,生成你的喜好。又因爲盒馬鮮生是阿里旗下的品牌,因此當你在淘寶購物時,系統就會把同類產品及其優惠信息推送給你。

而從“新零售”的銷售模式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種銷售模式需要線下實體店的支持 ,因此,不僅實體店不會被淘汰,它可能還會有比較樂觀的未來。

互聯網的到來,湧現出電商這種新的銷售模式,創造了鉅額的收益量,也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但是,它的出現也給實體店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然而,我們也不用對實體店的未來太過擔心,它還是存在發展的空間。並且,如果今後“新零售”的銷售模式席捲全國,那麼實體店的發展可能會迎來一個“春天”。

你平時購物都是在網上進行的嗎?逛商場的次數多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