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抗疫成功和財政支持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抗疫成功和財政支持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當地時間2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5%,較去年10月份預測上調0.3個百分點。上調原因包括2020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勢頭好於預期,以及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等因素。此外,IMF預計中國經濟有望增長8.1%。

就本次更新,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接受了央視駐華盛頓記者專訪,就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預期進行了進一步解釋。

全球經濟增長預期顯著提高 但風險猶存

央視記者 殷嶽:最新的2021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是5.5%,跟去年相比有顯著提高,這是我們長久以來期待的希望嗎?還是說依然有較大風險可能會顛覆這一積極情緒?

IMF首席經濟學家 吉塔·戈皮納特:我們對2021年的預期與上一次發佈相比上調了0.3個百分點,增加到了5.5%,背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包括從去年十月發佈展望至今,我們(全球抗疫)有很多疫苗研發和分發方面的進展;另一方面,美國和日本等經濟體在2020年底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這些都有助於平衡預期。儘管疫情還在全球多國肆虐,很多抗疫政策還在實施,可能會對今年第一季度經濟產生影響。另外就像你說的,還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正在面對病毒變異與疫苗和治療方法之間的競爭,最終的結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博弈的結果。

疫情形成長遠傷害 各國恢復速度存在差距

央視記者 殷嶽:IMF持續警告疫情對經濟產生的長遠傷害,你覺得在經歷了2020年之後,這些長遠傷害已經形成了嗎?你覺得疫情之後的世界會更加不平等嗎?

IMF首席經濟學家 吉塔·戈皮納特:有這麼幾個方面,第一,我們還是有22萬億美元的空缺。這意味着根據我們的預測,從2020到2025年,全球經濟產出的損失是22萬億美元,這依然是很巨大的損失,特別是和如果沒有疫情的預測相比,所以是有些傷害正在形成。但鑑於疫苗的研發速度和2020年很多國家的宏觀政策支持,我們可能會看到比預期更輕的長遠傷害。但一個很大的擔憂是各國之間恢復速度的差別,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恢復速度比其他國家要慢。

抗疫成功和財政支持助推中國經濟增長

央視記者 殷嶽:中國經濟在過去一年保持了增長勢頭,今年最新增長預期是8.1%,這體現出疫情下中國經濟怎樣的特點?中國經濟未來的預期又是怎樣的?

IMF首席經濟學家 吉塔·戈皮納特:中國的表現非常出色,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即使疫情有反覆也能很快控制住,這一點對經濟快速恢復起到了很大作用。中國的出口增速也很明顯,世界對製造業產品的需求在上漲,這也對中國產生了積極影響。當然,還有規模可觀的財政貨幣政策支持發揮了積極作用。向前展望,需要注意的是保證增長從公共支持導向轉向私營領域需求導向,這一轉型應該在2021年實現,這樣可以保證更加平衡的復甦。(央視記者 殷嶽)

(編輯 崔翀)

責任編輯:張玉潔 SF10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