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一定跑步經驗的跑者來說,肯定經常聽見“送髖”這個詞語,能經常聽到跑步大神在討論它。但跑步不是用腿跑嗎?怎麼還扯上了髖?其實髖關節,即大衆俗稱的“胯”纔是下肢運動的軸心。

胯的運動在跑步中往往被稱爲“送髖”。“送髖”是一項在高手、中高手跑者之間討論最多的技術,它被認爲是一項關鍵性的跑步技術,在增加步幅、展現優美協調的跑姿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那到底什麼是“送髖”呢?

什麼是“送髖 ”

跑步時,大腿以髖關節爲軸心,向前擺動隨後又落地蹬伸,髖關節的關節窩由骨盆構成,所以跑步時腰椎-骨盆-髖關節構成了一個較爲複雜同時又很精密、微妙的聯動複合結構。

跑步時,骨盆會產生適度向左向右的迴旋運動,這種迴旋運動,相當於間接增加了大腿即便沒有擺腿也向前運動的幅度;同時配合大腿前擺,就形成了大腿更加往前的趨勢,看上去抬腿幅度比較明顯,這就是所謂“送髖”。

“送髖”的本質就是骨盆適度迴旋運動所帶來的抬腿幅度的加大,抬腿幅度明顯是“送髖”的外在表現,但“送髖”絕不等於只是抬大腿。如果只是抬大腿而沒有骨盆的迴旋運動,那麼就不是“送髖”而是“抬腿”,換句話說,“送髖”表現爲“抬腿”,但“抬腿”不等於“送髖”。

“送髖”是一項高級技術,需要以速度爲前提,如果速度不夠快(配速在 6:00以外),那麼“送髖”技術將表現得沒有那麼好。將其作爲速度較快情況下的技術完善和提升比較現實。如果你已經有一定速度基礎, 並且想進一步提升可以從下面4個方面進行改進。

形成良好“送髖”技術的4個關鍵要領

加強擺臂

跑步是全身運動,“送髖”擺腿能力增強一定要與加強擺臂相匹配,否則是無法形成“送髖”技術的。

加強擺臂,特別是強調手臂的用力後襬可以帶動軀幹適度左右旋轉,而軀幹的左右旋轉借助腰椎-骨盆-髖關節複合結構,帶動骨盆左右旋轉,這就幫助形成了“送髖”技術。

上肢用力後襬可以有效牽拉腹內斜肌、腹外斜肌,從而形成軀幹牽張反射,促使骨盆在肌肉牽張反射作用下產生一定的左右旋轉。其實,配速快的時候,擺臂也會自然加強,所以加強擺臂通過軀幹適度扭轉幫助形成“送髖”技術。

改善腰椎-骨盆-髖關節靈活性

如果沒有良好的腰椎-骨盆-髖關節靈活性,骨盆左右旋轉和抬腿幅度不夠,那麼也無法形成有效的“送髖”抬腿技術。

大部分跑者都是伏案職業人羣,久坐所形成的姿態異常很容易導致使跑者屈髖的髂腰肌比較緊張,髖打不開就會表現爲坐着跑。

“送髖”的本質是骨盆左右旋轉配合抬腿,髖關節又連在骨盆上,一側伸髖另一側就會屈髖,進而帶動骨盆旋轉,一側髖無法伸展相當於就會限制骨盆旋轉,這就引發連鎖反應 — 導致另一側髖也就無法往前運動,所以改善腰椎-骨盆-髖關節靈活性是“送髖”技術的基礎之一。

加強抬腿能力訓練

跑者都很清楚要多練臀肌、股四頭肌,但幾乎都會忽視一個重要部位——髖前部肌肉的訓練,髖前部肌肉學名髂腰肌,髂腰肌的主要功能是屈髖,也就是抬腿。

跑步時,當一條腿蹬地結束後,就進入向前擺動階段,也就是大腿向前擺動。大腿前擺的動力就是來自髂腰肌,如果髂腰肌力量不夠,就會出現大腿前擺無力,拖着腿跑的情況。“送髖”不等於抬腿,但沒有抬腿也就談不上“送髖”了。

促進小腿提拉摺疊

如果你認爲加強髂腰肌就能形成“送髖”抬腿,顯然你把問題想簡單了,如果小腿拖在地上,沒有一定程度地向大腿摺疊,你的“送髖”抬腿就是“鋤頭鋤地”,尚未真正掌握精髓。

合理的小腿摺疊技術,大大縮小了大腿向前轉動半徑,轉動半徑的減小使轉動慣量隨之減小。根據轉動定律,轉動慣量的減小,增大了大腿繞髖關節轉動的角加速度,角加速度的增大,使擺動腿的角速度得到提高,這樣就能形成真正良好的“送髖”技術。

可見,良好的“送髖”抬腿技術要以小腿摺疊作爲前提,否則你的腿就像鋤頭一樣向前抬,費力還難看。

“送髖”技術是一項整合性技術,它需要全身協調性、身體靈活性和動作技術的配合沒有擺臂和一定程度的軀幹扭轉,骨盆轉動不起來;沒有髖關節靈活性和髖部力量,腿抬不了;沒有小腿摺疊,抬腿不可持續,一環扣一環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END-

以上內容來自

《無傷跑法2:跑步技術優化與訓練提升》

由人民郵電出版社授權發佈

轉載務必保留圖書版權信息:書名、封面、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