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亲子快乐,交流教育知识,欢迎关注陆北老师

01炫耀幸福,反让才女人设翻车

第二季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如约而至,姐姐们或美或飒,以决然的姿态摒弃一切,追逐梦想,惊艳了所有囿于世俗的人。

但是,这也让我不得不想起了参与第一季节目的伊能静。在过去的2020年,她可是从未让我们忘记过她。

节目刚开始的时候,伊能静就以娱乐圈元老身份自居,笑眯眯地称其他的姐姐“孩子们”,引起了全网吐槽。毕竟,参加这个综艺的姐姐有很多都出道多年,像宁静、钟丽缇、陈松伶等更是底蕴深厚,受人敬重。

后来,在选歌的环节里,伊能静的名声有所挽回。尤其在不会唱歌的王智和王丽坤被分为一队时,她挺身而出,耐心教导两个妹妹合力完成作品,得到了全网一致好评。

许多人赞叹她有大姐风范,当得上团队的定海神针。

但就在这个时候,伊能静却又出“幺蛾子”,在后期采访中疯狂吐槽双王“不在状态”、“能力没开启”、“滑音、越唱越糟糕”,还指责王智在镜头后崩溃大哭,强调自己在教她们的时候多么不容易。

人前人后的极端反差令人大跌眼镜。后来,她更是口不择言,甚至开始了拉踩梅艳芳的神奇操作。

伊能静在采访中表示:“女人应该先有爱,再完成自我价值,否则就很惨。”

“不然就像梅艳芳,因为她一辈子都在寻找爱,连她最后已经瘦成那样,她在台上都要穿着白纱。”

伊能静认为,梅艳芳一辈子没有嫁过人,她的人生是缺失的,而她临死前穿着白纱站在舞台上这一行为,就充分显示出她的可悲。但我们所有人都知道,梅艳芳将一生都献给舞台,她热爱音乐,所以在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之后,她才会选择穿着白纱,嫁给音乐,嫁给粉丝。

也因此,伊能静一番言论激起千层浪,网友们对她口诛笔伐,原本积攒起的路人缘也一夕之间丧失殆尽。

事实上,身为微博的小作文能手,伊能静的出现基本上都伴随着长篇大论。在这些论调里,除了她对人生的感悟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分享自己生活的日常中,暗戳戳地秀自己和先生秦昊的恩爱,反复晒幸福。

伊能静几乎在每个参与的节目中都特别喜欢强调自己的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很多年前的一次采访里,伊能静说起过这个问题,其实这一切,都与她幼时的成长环境有关。

02童年缺爱,让她拼命证明自己幸福

伊能静出生在台湾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母亲在怀她的时候,已经生下了6个女儿。因为这个原因,父母之间矛盾异常激烈。

母亲生怕再生下一个女孩儿,就想把肚子里的孩子打掉,她吃药、从高处跳下来,都没有成功。在去医院打胎的路上,她遇到了隔壁的老人,老人说她的肚子很尖,很有可能是儿子,这才保住了伊能静一命。母亲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腹中的她身上,希望能一举得男,为父亲生一个儿子。

但她让父母都失望了。

父亲跳脚大骂,愤愤离开家庭,出轨了很多女人。为了挽回他,母亲把自己全部的积蓄都拿了出来,怯怯地去求一个生下了儿子的女人能把孩子卖给自己。女人对她嗤之以鼻,把她和钱一起丢了出去。

母亲万念俱灰,把小小的女儿看成自己婚姻破裂的元凶,连夜将她送了出去。

幸运的是,伊能静的养母是个温柔善良的女人,她把伊能静当成自己的女儿呵护,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也因此,伊能静一直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另有其人。可是,之后,伊能静的母亲害怕了,她担心女儿跟自己生分,不能认祖归宗,又狠心把她从养母身边带走。

六岁的伊能静无法接受现实,她崩溃大哭,独自走了五个小时逃回了养母家。可她还是被母亲接走了。没过多久,母亲就改嫁去了日本,又把她扔在香港的二姐家。

姐夫是个很凶恶的男人,不仅欺负姐姐,还会虐待小小的伊能静。也正是因此,伊能静才14岁就匆匆辍学,在外打工,想要自立门户。

她挤在简陋的小破屋里,像无根的浮萍一样四处飘零,那个时候,伊能静就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她不再是家里的“幼女”,而要成为家中的“长子”,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机会很快就来了,16岁那年,著名歌手刘文正看中了这个小女孩。刘文正觉得,她出色的相貌和独特的嗓音,一定能够在娱乐圈里发光发热。他说的果然没错,此后的几年,伊能静一炮而红。1988年发行《十九岁的最后一天》火遍全国,1995年又凭借电影《好男好女》中“梁静”一角获得第3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

但成为明星却并没能让伊能静的日子过得好过起来。

她拼命地努力,拼命地赚钱,就是为了向父亲证明,女儿不比儿子差,她也可以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但就在她向着这个方向迈进的时候,父亲却因车祸而亡。他没有看到这个女儿的辉煌,反而给她们母女留下了一大笔债务。

此后的8年里,伊能静一直活在这些债务的阴影之下。在外人看来,她是光芒万丈的大明星,但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只是一个身无分文,无家可归的孩子。

她和家里联络的唯一方式,是寄去还债的钱。那段时间,她穷困潦倒,每天只吃吐司,一天吃三片。但母亲所打的每一个电话,没有关心,没有疼爱,她只是木然地告诉她,钱还不够,债还没有还完。

母亲还是恨她,她总是对伊能静说:“要是没有你,我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母亲的一生都活得卑微,丈夫出轨,她觉得是自己的错,甚至在丈夫有新的家庭后,她一边拉扯几个孩子,一边赚钱供养丈夫的新家。

但对伊能静,母亲却永远带着指责和恨意,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伊能静才造成。

于是,这份自责和卑微,自然而然地根植到伊能静的内心里,就像是一个深渊,不断蚕食着她的青春和原本应该非常美好的人生。

03缺爱的过去,让她的爱情总不得安宁

也因此,恰好出现的庾澄庆,成为伊能静在黑暗里唯一能够抓住的浮木和救赎。

和伊能静完全相反,庾澄庆出生在一个非常显赫的家庭里,他能够完全不管一切地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活得像太阳一样热烈。但越是如此,伊能静就越没有安全感。在他们两个人的感情里,表面上看起来是非常契合的才子佳人,但背后,却是完全不匹配的家世,以及伊能静卑微到骨子里的爱情观。

庾澄庆越是爱她,伊能静就越是害怕。害怕到哪怕是被蚊子叮了一下,她也要在庾澄庆的怀里大哭一场,直到看到他手忙脚乱地为自己敷一夜的冰块才心满意足。

庾澄庆过分温柔,他乐意包容伊能静的作天作地,也愿意用不断宠着伊能静的方式去让她得到所谓的安全感。但他也会累,在20多年的相处中,他或许能像宠公主一样惯着伊能静几年,但绝对无法一生都让她活在不切实际的公主梦里。

于是,伊能静一开始的作能得到庾澄庆的温柔以待,但到后来,就只能换来男人的焦虑和不耐烦。

而到现在,面对小自己10岁的秦昊,伊能静虽然表面胜券在握,但在心底,却还是时时在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缺爱的小女孩。所以,她拼命抓取生活中的小细节,通过一些方式证明秦昊爱自己。她是在向大众炫耀,但也是在一遍遍地告诉她自己,她很幸福。

越是这样,却越证明她心中的恐慌和害怕。童年的缺憾,让她对爱这种东西既向往,又缺乏信任。换句话说,因为幼时的自己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爱,所以很难相信真的会有人一直爱自己。

年轻的时候,伊能静通过不断的作来证明另一半对自己的爱,反复确定这种爱一直在。哪怕年过半百,她也不敢轻易放下心来,要不断确认对方对自己的心意。

04不缺爱的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童年的缺爱让伊能静一辈子战战兢兢。父母在幼年时给予孩子的影响,确实与孩子未来的一生都息息相关。但幸运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更多的孩子生活在爱中,让他们从人生启程开始,就拥有了许多步入幸福的基石。

第一,不缺爱的孩子,不以别人为救赎

伊能静与庾澄庆的婚姻,说是毁灭在家境的不同上,其实还是毁在伊能静对爱人的错误认知上。因为从小在爱这方面的缺失,伊能静在面对感情时一直是如履薄冰,虽然她表面上看起来作天作地,似乎有恃无恐,但心里非常害怕失去。

现在的年轻人在面对爱情时也会陷入这样的误区,证明一个人爱自己的方式是什么?作,不停的作,只要对方能够包容自己,那他一定是爱自己的。于是,他们不停在爱人的底线上踩来踩去,借以证明自己所谓的爱情,但却反而将爱情推向毁灭。事实上,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对爱人这个身份的认知中出现了问题。

所谓爱人,是指在未来的日子里与自己相互扶携的另一半,是要彼此包容,相互体谅,共同渡过人生难关的挚爱的伴侣。他不是救赎,不是治我们病的药,更不是所谓的,将我们从深渊中拉出来的唯一的浮木和救赎。


要知道,人之所以为了寻找另一半,是为了相互扶持,不是为了豁出一切,被践踏尊严,拖着一个不愿前进的人艰难前行。缺爱的孩子在这方面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总是一味地以别人为救赎,让对方喘不过气来。但其实,对于不缺爱的孩子来讲,他们永远不会把别人当成自己治愈伤痛的唯一方式。

人,只能自我救赎。

第二,不缺爱的孩子,会努力为自己活着

虽然我们都不太赞同伊能静的处事方式,但不得不说,儿时的她,确实是一个很让人心疼的孩子。童年就像是一个被踢来踢去的皮球,哪怕长大了,也不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总是为别人活着。

这样的她,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女孩,那是电影《爱你,罗西》里的女主角。

罗西并不是一个生活一帆风顺的女孩,相反,她被渣男欺骗未婚先孕,浪费了最宝贵的青春,为了孩子放弃自己梦想中的大学,艰难打工抚养女儿。从人生的跌宕程度来看,她甚至比伊能静还要惨烈。伊能静尚且有各色的外在条件能够让她一飞冲天,但罗西没有,她只是一个普通女孩子,在这个世界艰难求生。

但是,哪怕她经历了这么多的低谷,但在最后,她仍然找到了自己最想要活着的方式,在父亲和女儿的鼓励下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她从不缺爱,因为她爱的人,都只希望她幸福。

第三,不缺爱的孩子,可以拥有最本真的快乐

很多大人都不把童年当一回事,觉得童年不过就是吃喝玩乐,每天四处闲逛,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但在年龄渐长,逐渐步入暮年的时候,他们最怀念的,却反而是那短短的一个童年。

心理学认为,这正是因为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培养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基础阶段,是培养一个人一生心理健康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孩子能够获得最本真的快乐,这将对他未来培养成熟健全的人格有非常大的帮助。

就像经典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熊孩子莫小贝。莫小贝父母俱亡,唯一的亲人哥哥也坠崖而死,变成孤儿的她只能依靠还没过门的嫂子佟湘玉。

这样的她,本应该小心翼翼,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活。但佟湘玉对她的爱弥补了她人生中关于家人的缺憾,这个嫂子比他的父母哥哥更加疼她。也因此,莫小贝哪怕是寄人篱下,但也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拥有着最快乐的童年。

调皮的时候,她下河摸鱼,把嫂子气得七窍生烟,懂事的时候,她又会上山摘蘑菇,贴补家中的经济困顿。这样的孩子,不正是父母们希望拥有的既活泼,又善良懂事的样子吗?

事实上,这正是因为在她的人生中,爱从没有缺席过,她才能够获得童年最本真的快乐,长成自己最想要的模样。

05父母应该如何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我们这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东西其实很少,除了抚养他长大之外,就是帮助他顺利度过人生的前几个阶段,让他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未来。

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他们充分的爱,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达到这个目的。

而想要让他们人生中不缺爱,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地将他们带在身边。

在孩子的生命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是他们能够肆无忌惮撒娇,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最根本原因。

也因此,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

伊能静之所以对所有的感情都不自信,就是因为在她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扮演了抛弃者的角色。在她好不容易适应了与养母一起生活之后,母亲又残忍地把她从养母身边带离,让她前后两次都失去了依靠。

正因如此,伊能静才格外害怕失去。哪怕在未来的日子里,她明明拥有很完美的丈夫,但她就是畏惧,就是恐慌,必须要用一身的公主病来不断证明别人对自己的爱。

当然,陪伴只是基础,父母更多的是要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爱。

中国人不像外国那样习惯性将爱宣之于口,我们更多讲究的是含蓄,用委婉迂回的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家人的爱。但是,由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孩子并不能够准确的感知到父母对他们的爱。

朱自清先生有一篇文章叫《背影》。在这篇文章里,先生的父亲去送远行的孩子,他像大山一样沉默,不会像母亲一样,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对孩子的惦记和担忧。他只会佝偻着身躯,吃力地爬上月台,为孩子送上一捧朱红的橘子。

先生泪眼模糊,在这个时候,他才感受到父亲对孩子那样深沉的爱。但他已经要离去了,他们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好好的交谈,互诉过哪怕一次爱意。

这是孩子的遗憾,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矛盾迭起,却总是不能好好交流的主要原因。所以,父母们,请告诉你的孩子,你有多爱他,不要等到他要离开了,双方才开始彼此理解。

最后,爱是顺应天性,不是折断他们的翅膀。

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每一对父母,都能够用正确的方式来和孩子相处。

在电视剧《小欢喜》里,乔英子妈妈宋倩的全包围式教育方法深受诟病。

宋倩不能说不爱自己的孩子,她放弃自己的工作,将所有的时间都放在照顾孩子的起居上,还花大把时间为孩子准备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时不时地就给她炖一大锅的补品。

但她的教育方式里,有一个致命的误区——她的掌控欲太强了。为了实时关注女儿的动向,她将孩子房间的墙和客厅的墙都改成了透明玻璃。她总是歇斯底里,掌控女儿的一切,甚至还强行要求让女儿改掉高考愿望。

这种爱不仅没有让英子变得更好,反而让她越来越窒息,最终被逼成了抑郁症。

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最正确的爱,不是折断他们的翅膀,将他们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要顺应他们的天性,辅助他们去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快乐。

当然,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要把握一下爱孩子的尺度,充分的爱并不意味着溺爱,极力满足孩子的一切无理要求。

只有在顺应他们的过程中,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让他们积极健康地长大,逐渐懂得关心,懂得体谅,懂得彼此爱护,他们才能拥有一个真正美好灿烂的人生。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