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到底有多少條河流?估計大部分朋友都會本這個問題問得一愣神,其實大大小小的河流不計其數,僅從流域面積在10萬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52條,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流入海洋的!

亞馬遜河流域的支流

它們每年從陸地帶向海洋的泥沙超過150億噸,比如我國的黃河,簡直就是個搜刮機,把黃土高坡的泥沙帶入了渤海,當然這點體量和茫茫海洋相比,似乎還少得可憐,但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地球已經存在了45億年,河流和流淌了40多億年,爲什麼海洋沒有被泥沙淤積滿呢?

黃河攜帶了大量泥沙

45億年的淤積的泥沙,到底有多誇張?

地球海洋大約形成於40億年前,簡單的數學方法也能算出這些泥沙將是一個天文數字,而在植被形成之前,河流的沖刷作用會更強,因爲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水土保持之說!

所以科學家估計,假如從40億年來開始計算的話,地球上大約會被覆蓋上一層20千米厚的淤泥,相信大家不用想都知道,這個厚度連地球上最高的珠峯也被淹沒了,當然泥沙不可能淤積到那麼誇張,但至少有一個疑問是存在的,海洋中的泥沙哪裏去了?

因爲太平洋平均深度達到了4000米,還有10000多米的海溝存在,如果真有那麼多泥沙,那麼至少這些地方都不應該存在,那麼問題來了,地球上的泥沙這是要玩失蹤遊戲?

1872年,挑戰者號的發現,爲世界打開了一扇門

1872年12月,英國皇家挑戰者號出發在普查全世界海洋,它有兩個突破性的發現,一個是發現大西洋中部存在超長的海底山脈,而另一個大發現則是在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羣島附近發現了一個瞠目結舌的事實,這裏的深度普遍超過了它攜帶的最深測距8千米極限,使得這裏被命名爲了挑戰者深淵。

爲什麼這裏那麼深?這個問題在現在還不好回答,因爲挑戰者只發現有一條山脈,還有馬里亞納有一條很深的海溝,卻不知道爲何那麼深,這還需要後續故事!

德國科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在1912年時重新闡述了大陸漂移學說,他認爲地球是由遠古時期的泛大陸分裂而來,所以現在地球大洲的才能拼接到一起,而大陸漂移說後來還被闡述爲板塊構造理論。

1950年美國多名地質學家在繪製全球海底地圖時發現大西洋海底有着非常奇怪的山谷和山脊,中央地震活動頻繁,並且這條帶狀區域長度超過40000萬千米,而整個地球的這種帶狀區域則超過80000千米,而在大洋底部岩石採樣發現,沿着這條帶狀區域向兩邊,岩石年齡逐漸增加!

而海底沉積物的年齡普遍在1.5億-2億年左右,根據測得的運動速度,從中部向兩側運動速度大約爲每年5釐米,從距離計算,似乎剛好滿足大約2億年的更新速度,也就是說海底沉積物在以2億年爲間隔被刷新。

洋中脊分佈,總長超過8萬千米

那麼這些物質都到哪裏去了呢?

2018年11月14日,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科學家在《Nature》上出現了一篇論文,大意是地球深處的馬裏亞納海溝正以超過原先科學家估計4.5倍的速度吞入海水!

因爲馬裏亞納海溝的形成是太平洋板塊於此俯衝於菲律賓海板塊下所致,而在這個過程中,大量海水以多種方式被拖入地殼,據測算大約是美百萬年吞入3000萬億噸海水!折算成每年爲30億噸!

當然你不用懷疑被沖刷入海洋的泥沙也是通過這種方式進入了地球內部,因爲整個海底都在不斷更新,源源不斷的回到地球內部,所以地球海洋纔不至於被泥沙淤積滿!

但問題來了,地球不斷吞入泥沙,地球不會變成光桿司令嗎?

這可是個好問題,就像剛纔的過程中,吞入那麼多海水,海洋爲什麼不會變淺?其實吞入地球內部的海水通過火山噴發、熱液泉等方式回到了海洋,因爲火山噴發出的氣體中有60%的水汽,通過降雨的方式回到了海洋!

但泥沙回到陸地的方式就有點複雜了,除了火山噴發的那一丟丟岩漿和火山灰以外,這些物質回到陸地是通過造山運動實現的,比如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直接導致了青藏高原的隆起,所以珠穆朗瑪峯每年都在上升!而全世界這樣的造山帶不少哦,因此地球這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

當然你不要認爲珠峯哪天會戳到太空,這是不可能的,因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以及岩石會鬆散物質堆積的強度,很難支撐山脈高度超過12千米!

相對火星上就比較猛一點,奧林匹斯山的高度達到了21千米,珠峯的2倍還要高得多,這是因爲火星只有地球的一半大小,重力大約只有地球的1/3多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