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云社从北京相声大会正式更名为德云社那天起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郭德纲一路走来,很多人都羡慕他的成功,可当初创建德云社三个人,张文顺老先生在09年就因为疾病遗憾离世,另一个创始人李菁也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只留下名利双收的郭德纲,守着这个如今价值20亿的德云社,真的是郭德纲气量小容不下人吗?

1973年,郭德纲出生在天津这个曲艺窝子,小时候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上班时都会把他带在身边,于是,郭德纲就在父亲所管辖的虹桥俱乐部听相声,所以郭德纲在很小的时候便对相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相信这门艺术真是太可爱了,8岁那年父亲看出郭德纲是真喜欢相声,便带他拜师学艺,这年郭德纲才正式接触相声。

每天早上他准时四五点起来练功,那个时候也没人监督,郭德纲全凭自己的一腔热血, 年少的那份坚持也让他打下了坚实的相声功底,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踏进北京城,这一次,他发誓一定要在相声界扬名立万,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时的北京基本已经没有人听相声了,电视台的各大晚会上,相声已被小品替代,相声也从舞台上“消失”了,作为相声演员的郭德纲,他不想让相声一直萧条下去,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一次让相声繁荣起来。

年底的时候,郭德纲只能在一家茶馆说相声谋生,也在这里,郭德纲认识了相声演员张文顺和李菁,这一年李菁也才17岁,三个人一拍即合,创立了北京相声大会,但德云社不等于相声大会,北京相声大会成立于1995年,一直到2003年相声大会才算有点儿名气,在这之前,相声大会一直实行的噱头邀请制,说明白一点,就是主办方掏钱租个场子,然后邀请一帮相声演员组织一场演出。

刚一开始市场效益并不好,郭德纲作为主办方,赔的是“毛干水净”一场演出下来,郭德纲还得自掏腰包请后台演员吃饭,吃完饭,一个个还得拿着快板在剧场门口“请”观众,即使身处这样的困境,郭德纲、张文顺、李菁三人也没有放弃,但总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张文顺提议与其花钱请人演出,还不如自己培养一些门徒,郭德纲一听这也是个法子,就把北京相声大会改名为德云社,另外张文顺还定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8个字坐科。

那时候德云社还不值钱,郭德纲就开始打造徒弟,用专业的话说,就是立人设,又过了一年,于谦正式加盟德云社,在他和石富宽的牵线下,侯耀文顺理成章收郭德纲为徒,这让郭德纲终于师出有名,再加上当时某平台的力捧,2005年,郭德纲和德云社终于在业内火了起来,而德云社也注册成了文化传播公司,并且把商业作为证券的主要方向,这时候元老们都还在,德云社内部也非常和谐。

因为人少的原因,当时只要接了商演,大家就一起平分,也没人计较谁的名气大拿得就多,就这样,一直到郭德纲开始对外招收鹤字科学徒,德云社的人是越来越多,商演也不再是谁想演就能演的,这时候矛盾就显现出来了,首先“跳出来”的是徐德亮,他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待遇不匹配,于是便“卷起铺盖”走人,当然这事还没影响到李菁,或许是因为每次商演李菁作为创始人肯定不会漏掉。

可这并非郭德纲的终极目标,他要把相声做大做强,之后便有了民间相声联盟,站在相声行业的角度来说,郭德纲此举并没有错,要想把德云社发扬光大,就必须广收人才,可站在李菁的角度来说,人多了,自己演出的机会就少了,收入自然也没有以前多了,况且这些人都是冲着郭德纲来的,李菁觉得自己在德云社已经没什么存在感,所以才会在节目上说德云社后台没有人情味这种话,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竟是孙越,他也是李菁退社的主要原因。

孙越和郭德纲之前就认识,因为是李文华的外孙再加上孙越的老本行,就是说相声,郭德纲急需这样的人才,之后孙越便带着他的艺馨社加入,德云社的队伍算虽然比以前壮大了不少,但也改变了德云社内部的势力划分,以李菁为首的元老级演员已变得可有可无,不管是观众还是学员,都是郭德纲的“兵”,如今艺馨社再“参和”进来,他们的失去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多,不得不感叹,钱真的是万恶之源,李菁接受不了这样的心理落差。

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了能更好的发展,李菁选择离开,属于人之常情,并且正在离开后I还表达了对德云社的祝福,而另一个创始人张文顺他为德云社戎马半生,直到咽气之时,他还心系德云社,他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把德云社发扬光大,之后郭德纲不仅为他办了一个极其风光的葬礼,并把他的女儿和女婿留在德云社担任中层干部,如今的德云社虽然姓郭,但郭德纲始终坚持最初的梦想,他要让德云社越走越远,越来越好,这不正是当初李菁和张文顺的心愿吗?

相关文章